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素臣的意思、素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素臣的解释

孔子 据 鲁 史修《春秋》, 汉 儒称之为素王。 左丘明 作《左传》,述 孔子 之道,阐明《春秋》之法,后人尊之为素臣。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説者以为 仲尼 自 卫 反 鲁 ,修《春秋》,立素王, 丘明 为素臣。” 宋 苏轼 《雨中送李邦直赴史馆》诗之二:“看君两眼明如镜,休把《春秋》坐素臣。”后亦以称为儒家经典作传疏的经学家。 清 魏源 《<孝经集传>序》:“惟 明 漳浦 黄子 《集传》,以大、小《戴记》《孝经义疏》,精微博大,肃括宏深,实为《孝经》之素臣。”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素臣”是一个具有多重文化含义的词汇,主要源自儒家经典和历史语境,具体解释如下:

一、经学语境中的定义

  1. 与“素王”对应的尊称
    汉儒将孔子尊为“素王”,因其修订《春秋》以立王道,而左丘明作《左传》阐述《春秋》之义,被尊为“素臣”。这种称谓体现了左丘明在儒家经典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即辅助“素王”弘扬儒学。

  2. 延伸含义
    后世也将为儒家经典作注疏的经学家称为“素臣”,例如清代魏源在《孝经集传》序中称黄道周为《孝经》的“素臣”,强调其对经典解读的贡献。


二、作为官员品德的比喻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素臣”解释为“正直、廉洁、忠诚的官员”,认为“素”象征纯洁,“臣”指官员,合称形容坚守操守、不受利益诱惑的官吏。但此用法在古籍中较少见,可能是基于字面义的引申。


三、词源与争议

若需进一步探讨儒家经典中的相关概念,可参考《春秋》《左传》及汉代经学注解。

网络扩展解释二

素臣的意思

素臣是指忠诚、廉正、有德行的臣子,也可以用来指称忠心耿耿的官员。这个词通常用于褒义,表示对官员或臣子的称赞。

拆分部首和笔画

素臣的部首是⺮(竹字旁),共有9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素臣的来源可能与古代对竹子的热爱有关,因为竹子象征着自强和廉正。素臣在繁体中的写法为「素臣」。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素臣」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大致保持了相同的意义。古代汉字写法的变化很多,这也是汉字演变的常态。

例句

1. 这位官员政绩卓著,堪称一位真正的素臣。

2. 他一生忠心耿耿,被人尊称为素臣。

组词

1. 素来:一直以来、从古至今。

2. 臣民:臣子和百姓。

3. 素雅:简朴、朴素。

近义词

廉臣、正直、清廉。

反义词

奸臣、贪污、腐败。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