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变相的意思、变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变相的解释

(1) [change looks]∶改变原来的模样

东京变相了,变得几乎认不出来了

(2) [convert phase]∶改变相位

详细解释

(1).敷演佛经的内容而绘成的具体图相。一般绘制在石窟、寺院的墙壁上或纸帛上,多用几幅连续的画面表现故事的情节,是广泛传播教义的佛教通俗艺术。后道教等亦利用此一形式渲染、表述道经及其他内容。《坛经·行由品》:“拟请供奉 卢珍 画《楞伽经》变相及 五相 血脉图,流传供养。”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石唯庵残稿》:“断碑已失前朝字,画壁犹存变相图。”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六节:“变的意思是变原样,依照佛经所说,作成绘画的形状,叫做变相。”

(2).改变原来的模样。 宋 陶穀 《清异录·妆饰》:“﹝ 莹 ﹞尤善梳掠画眉,日作一样……有细宅眷而不喜 莹 者谤之为胶煤变相。”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修容》:“其实云之变相,‘千万’二字犹不足以限量之也。” 曹靖华 《飞花集·到赤松林去》:“ 莫斯科 变相了!变得几乎认不出来了。”

(3).谓事物的形式改变而内容或本质未变。 老舍 《四世同堂》七六:“自从他作了局长,他的门外老有一个巡警给他守门。这使他感到了安全,而忽略了那个巡警也许是监视着他的,他的家也就是变相的牢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变相"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形式或表面发生变化,但本质或内容并未改变,通常带有隐蔽性,且多用于贬义语境,指通过改变形式来规避规则或达到不正当目的。

详细释义与权威来源

  1. 基本定义

    指事物以不同形式出现,实质内容不变。常隐含通过形式转换掩盖真实意图或规避约束的行为。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87页(商务印书馆,2016年)

    ISBN:978-7-100-12450-8

  2. 构词与语义分析

    • 变:变化、改变;
    • 相:形式、外表。

      组合后强调"形式改变而实质未变",隐含"伪装""隐蔽"的意味。例如:

      "变相收费"(以其他名目收取费用)

      "变相裁员"(通过调岗、降薪等手段迫使离职)。

  3. 典型用法与语境

    • 贬义倾向:多用于批评规避政策、规则的行为(如"变相涨价""变相赌博")。
    • 中性描述:少数情况下指形式转换但不涉恶意(如"变相推广传统文化")。

      语用参考:《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年)

  4. 相关概念辨析

    • 与"变形"区别:"变形"侧重物理形态变化(如物体扭曲),不涉及本质隐藏;
    • 与"伪装"区别:"伪装"强调故意掩饰,而"变相"更突出形式转换的合法性争议。

权威用例参考


注:因权威词典无公开在线版,来源标注纸质版信息供查证;政策文件可通过中国政府网(www.gov.cn)检索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变相”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现代常用义(核心含义)

指形式或手段改变,但本质或内容未变,通常带有隐蔽性,多用于负面场景。例如:

  1. 隐蔽的违规行为:如“变相贪污”“变相高利贷”(将非法行为伪装成合法形式)
  2. 本质未变的等价关系:如“收彩礼是变相买卖婚姻”“安装机顶盒是变相涨价”(形式变化但实质等价)

二、佛教术语

指通过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表现佛经故事或宗教场景,属于古代宗教艺术形式。例如敦煌壁画中的《弥勒净土变相图》。


补充说明

可通过等来源进一步查阅详细例句及历史演变。

别人正在浏览...

避秦波波汲汲簿阀财爻涔灂柴米夫妻迟延雠校丑人多作怪错立族谈带劲胆道系统蝶羽抵官东帝二惠竞爽飜翥祓殡浮薄负诺甘苦与共高瞭革作裹足不前咳家还骂汉本房旱俭惶恐滩黄面老禅会撮戛磨交尾戒定节令尽多极戍举错口嘴魁梧老佛连阁联肩力避瞀惑毛坑明范牛马襟裾牛奶僻性潜寐森朗社会化石榴红手夹熟魏生张无法无数无为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