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抵官的意思、抵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抵官的解释

到职。《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二年》:“时南北音问隔絶,兵食俱乏, 闕 抵官十日而寇至,拒却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抵官"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现代汉语词典中较少单独收录该词条。其含义需结合“抵”与“官”的核心义项进行解析,并参考古代文献用例:

  1. 核心字义解析

    • 抵:《说文解字》释为“挤也”,本义为推挤、排挤。引申义丰富,主要有:
      • 到达:如“抵达”、“抵京”。《史记·秦始皇本纪》:“遂至琅邪…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未反,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棺载辒凉车中…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行从直道至咸阳,发丧。太子胡亥袭位,为二世皇帝…九月,葬始皇郦山…二世下诏,增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令群臣议尊始皇庙。群臣皆顿首言曰:‘…今始皇为极庙,四海之内皆献贡职,增牺牲,礼咸备,毋以加。先王庙或在西雍,或在咸阳。天子仪当独奉酌祠始皇庙。自襄公已下轶毁。所置凡七庙。群臣以礼进祠,以尊始皇庙为帝者祖庙。皇帝复自称‘朕’。’…二世然高之言,乃更为法律。于是群臣诸公子有罪,辄下高,令鞠治之。杀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财物入于县官,相连坐者不可胜数…公子高欲奔,恐收族,乃上书曰:‘…臣请从死,愿葬郦山之足。唯上幸哀怜之。’书上,胡亥大说,召赵高而示之…高曰:‘人臣当忧死而不暇,何变之得谋!’胡亥可其书,赐钱十万以葬。” 其中“行从直道至咸阳”即“抵达咸阳”。(参考《汉语大词典》“抵”字条)
      • 抵偿、抵消:如“抵命”、“抵罪”。《汉书·刑法志》:“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参考《古代汉语词典》“抵”字条)
      • 支撑、抗拒:如“抵御”、“抵触”。
    • 官:本义指官府、官职,引申为官员、官吏。《说文解字》:“官,吏事君也。”(参考《说文解字》)
  2. “抵官”的复合含义 结合“抵”的常用引申义和“官”的含义,“抵官”在古代文献中主要有以下两种理解:

    • 到达任所,就任官职:这是最常见的解释。“抵”取“到达”义,“官”指官职或任所。指官员到达其被任命的职位所在地并开始履职。
      • :清代官员奏折或书信中常有“某月某日抵官”的表述,意为某月某日到达任职地点。(参考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部分对“抵”的释义及古代公文用例)
    • 因罪抵偿而担任(某种)官职 / 以官职抵罪:此义相对少见,更具特定语境色彩。“抵”取“抵偿、抵消”义,“官”指官职。指因犯罪而用担任某种(通常是较低或特定的)官职来抵消或替代刑罚。
      • :在记载古代司法制度的文献中,或有“其罪当刑,以金赎或抵官”之类的表述。(参考部分研究古代法律制度的论著,如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关于赎刑与官当的讨论,但需注意“抵官”非严格法律术语,更接近描述性说法)
  3. 现代使用与权威性说明 “抵官”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罕用,属于古语词。其确切含义需根据具体古文语境判断,最普遍的含义是指“到达任所,就任官职”。

    • 权威依据: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辞源》等虽未单列“抵官”词条,但对“抵”的“到达”义、“官”的“官职/任所”义均有详尽收录和例证。古代史书、奏议、笔记小说中“抵官”(表到任)的用例是理解该词的基础。(参考《汉语大词典》相关字条释义及书证)
    • 学术参考:研究古代官制、法律史或文献学的著作在涉及相关文本时,会对这类词语进行训释。(例如: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裘锡圭主编《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中华书局 - 此类著作在注释相关出土文献或传世文献时可能涉及类似词汇的考释)。

“抵官”作为古语词,核心含义指官员到达任职地点并开始履行职务。在特定法律或历史语境下,也可能指以担任官职的形式来抵偿罪责,但此用法相对少见。理解该词必须结合具体文献上下文,其权威释义建立在权威辞书对“抵”、“官”的单字训释及古代文献的实际用例之上。

网络扩展解释

“抵官”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到职,即官员到达任职地点并开始履行职务。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2.语境与用法

3.相关扩展

4.权威来源参考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官职制度或相关历史背景,可查阅《续资治通鉴》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保管员报知边委柴荆蝉联超然不群尘响衬映赤黄处困辍己低空地台伏伏帖帖负局先生感格果切还笏悍壮好样的合尊汯汩浑实蛣蟩警慧惊愧畿辇近时救祸抗水看落毛收入门下晚生母陀宁边蒲稗秋噫逡迍上义山照神合失常史话受暑説方便梳头酸梗素采娑罗傥言探虎天患提掇统和通缄透信頽乏王雎逍遥乐溪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