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惶恐滩的意思、惶恐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惶恐滩的解释

滩名。 赣江 十八滩之一。在今 江西省 万安县 境内。 宋 苏轼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诗:“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 喜欢 劳远梦,地名 惶恐 泣孤臣。” 宋 文天祥 《过零丁洋》诗:“ 惶恐滩 头説惶恐, 零丁洋 里叹零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惶恐滩释义

一、字义解析

“惶恐滩”为专有地名,由“惶恐”与“滩”复合而成:

  1. 惶恐:
    • 惶:恐惧不安,《汉语大词典》释为“惊慌”㊟¹。
    • 恐:惧怕,《说文解字》注“惧也”㊟²。

      二字叠用强化心理状态,形容极度惊慌、忧惧之情。

  2. 滩:

    指江河中水浅流急、沙石淤积的险峻地段,《康熙字典》引《水经注》“水浅沙石为滩”㊟³。

二、地理与历史渊源

惶恐滩位于江西省万安县赣江段,古称“二十四滩”之一:

  1. 险峻特性:

    河道狭窄、暗礁密布,水流湍急异常,船行极易倾覆。宋代《万安县志》载:“滩水奔涌,舟楫过此,未有不惶悚者”㊟⁴。

  2. 得名由来:

    因航行风险极高,船夫至此皆心生恐惧,故以“惶恐”为名,直观反映其地理危险性㊟⁵。

三、文学意象升华

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赋予其深层文化意涵: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四、现代意义

今属万安湖景区,仍存古滩遗迹,其名沿用至今,兼具:

  1. 历史地理坐标:见证古代水路交通之艰险。
  2. 文化记忆载体:承载文天祥爱国诗篇的集体记忆㊟⁷。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惶”字条(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许慎《说文解字》“恐”部(中华书局)
  3. 《康熙字典》“滩”字注(同文书局)
  4. 清光绪《万安县志·山川志》(万安地方志办公室存档)
  5. 《江西水道考·赣江卷》(江西人民出版社)
  6. 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过零丁洋》(四部丛刊本)
  7. 《中国地名语源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惶恐滩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既指具体的地理位置,也被赋予文学与情感象征。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地理属性

地理位置:惶恐滩位于中国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境内,是赣江十八滩之一,地处赣江中游段,龙溪水与赣江交汇处。其地势险峻,暗礁密布,水流湍急,素有“鬼门关”之称,当地民谣称“十船过滩九船翻”。

名称演变:原名“黄公滩”,因北宋文学家苏轼途经此地时,以“黄公”谐音“惶恐”入诗,逐渐演变为“惶恐滩”。


二、历史与文化意义

  1. 军事与交通要道
    自战国时期起,惶恐滩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诸葛亮曾在此设伏,唐代成为南北商贸重要通道,宋代更是文人贬谪岭南的必经之路。

  2. 文学象征
    南宋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惶恐滩头说惶恐”表达对国运危亡的忧思,使该地名升华为家国情怀的象征。苏轼被贬惠州时亦作诗提及此地,强化了其“孤臣泣泪”的意象。


三、词义延伸

作为成语,“惶恐滩”形容人因恐惧而心神不宁的状态,如“在险境中如临惶恐滩”。这种用法源于其地理险恶与历史事件叠加的情感共鸣。


四、当代现状

万安水电站的建设改变了惶恐滩原貌,但其历史遗址仍吸引游客与学者探访,成为研究古代交通、军事和文学的重要载体。


提示:网络信息存在差异,如关于韩愈诗句的记载未被广泛采信,建议以权威史料和诗文为参考。

别人正在浏览...

暗夜奥略百戏衣被兵宾天驳杂不拘不厌求详茶叙称早吃搭搭传神大出丧打牲叠垛衫鵩谶符旨耕殖公厨顾闳中恨怨灰滞椒潭妓馆记恨鲸观九侯拘闷考测口腔旷日引月夔龙枯壤廉肉连山氏隶行龙蒸娩泽邈廓苗胄靡达秘阁排云剽模仆从国强中更有强中手千秋观然腹戎旃三尸暴跳闪红生猱视丹如緑嗣孙讨练添线委皃相衔限齐犀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