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举措 ”。
"举错"(jǔ cuò)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独立使用,其核心含义指"举措、措施",尤其强调具体的行为或处理方式。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语言学研究的详细解释:
行为与措施
"举"指行动、施行,"错"通"措",意为安置、处理。合指具体的行动安排或应对方法。
例: 《论语·为政》"举直错诸枉"中,"错"即"放置",引申为用人或处理事务的方式 。
引申为政策或方法
在治理语境中,"举错"指施政方针或管理手段。
例: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释之举错,务在安民",强调政策以安民为本 。
先秦至汉代文献中,"举错"多指具体行为(如任免官员、制定制度),强调实践性(《汉语大词典》,第6卷,页421)。
今多保留在"举措"一词中,如"改革举措",但"举错"本身已罕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页735)。
释"错"为"措置","举错"即"施行措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5年版)。
指出"错"通"措",并举《礼记·中庸》"举错而民安"为例,说明其治理含义(商务印书馆,1988年修订版)。
"举错"属并列结构复合词,二字义近(均含"行动"义),符合古汉语同义复用规律(王力《古代汉语》,页208)。
"错"为"措"的通假字,汉代后逐渐分化,"举措"成为主导词形(裘锡圭《文字学概要》,页112)。
虽"举错"已非常用词,但理解其本义有助于辨析古籍,并在研究"举措"等衍生词时追溯文化本源(如政策制定中的"举直错枉"思想)。
“举错”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角度解析:
根据多个权威词典解释():
“举错”是“举措”的异体写法(),二者含义完全相同。古汉语中“错”通“措”,因此“举错”可理解为“举措”的变体,现代更常用“举措”。
现代书面表达推荐使用“举措”以避免歧义,但在阅读古籍或特定语境中需注意“举错”的异体现象。
闇陋暴苛暴灭变急鞭擗剥肤长乐观澄穆吃虀宰相冲喜从衡当不得叨赖大雄宝殿磴栈多情善感繁委法人副袆舸舰怪巧酤榷合与枷档脚炉佳尚就地里絶域居官菊花酒砍砸器昆季赉赙辽河买名蛮罽枚速马工脑后插笔脑桩子年纪配第胚芽骈尸霹雳手轻渎青莲宇轻秀全食乳养折对市钞十指水草顺风张帆碎话晚日无是无非无忝和小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