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数的意思、疏数的详细解释
疏数的解释
亦作“疎数”。 1.稀疏和密集。《周礼·夏官·大司马》:“中春教振旅……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尉缭子·兵令上》:“出卒陈兵有常令,行伍疏数有常法。” 唐 柳宗元 《小石城山记》:“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2.犹远近。《穀梁传·隐公九年》:“庚辰,大雨雪,志疏数也。” 范宁 注:“谓灾有远近。远者为疏,近者为数也。”《墨子·备城门》:“爵穴大容苣,高者六尺,下者三尺,疏数自适为之。” 毕沅 校注:“言视敌而为疏促。”《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二年》:“日月之行有疏数,故历久不能无差。”
3.指亲疏。 唐 元稹 《病减逢春期白二十二辛大不至十韵》:“推迁悲往事,疏数辨交情。” 明 宋濂 《故天台朱府君霞坞阡表》:“待族姻庐井曲尽人情,不以贵富贱贫而为薄厚疏数。”
4.慢与快。《淮南子·说林训》:“凡用人之道,若以燧取火,疏之则弗得,数之则弗中,正在疏数之间。” 高诱 注:“疏,犹迟也。数,犹疾也。得其节,火乃生。”
5.稀少和频繁。 唐 李翱 《答独孤舍人书》:“又以为苟相知,固不在书之疎数;如不相知,尚何求而数书。” 宋 曾巩 《与王深父书》:“顾 深父 所相与者,诚不在於书之疏数;然嚮往之心,非书则无以自解。”
词语分解
- 疏的解释 疏 ū 去掉阻塞使通畅:疏导。疏通。疏浚。疏解(?)。 分散:疏散。仗义疏财。 事物间距离大,空隙大,与“密”相对:疏密。疏松。疏朗。疏旷。疏阔。疏落(?)。稀疏。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不亲密,关系远
- 数的解释 数 (數) ù 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数目。数量。数词。数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数控。 几,几个:数人。数日。 技艺,学术:“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命运,天
专业解析
"疏数"在汉语中属于文言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主要保留在古籍或特定语境中。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核心在于理解"疏"与"数"(多音字)的搭配。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含义:稀疏与频繁
-
稀疏;间隔大 (shū shuò):
- 释义: "疏"指稀疏、不紧密,"数"此处读作shuò,意为频繁、次数多。但在此结构中,"疏数"作为一个整体,更侧重指"疏"的状态,即事物分布或排列的间隔大、不密集。
- 例证:
- 《史记·李将军列传》:"(李敢)从骠骑将军击胡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多,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代广为郎中令。顷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居无何,敢从上雍,至甘泉宫猎。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居岁余,去病死。而敢有女为太子中人,爱幸,敢男禹有宠於太子,然好利,李氏陵迟衰微矣。" (此处虽未直接出现"疏数",但常被后世注释引用以说明"疏数"可指兵力部署的稀疏或密集状态,引申为事物分布的密度)。
- 《盐铁论·贫富》:"道悬於天,物布於地,智者以衍,愚者以困。子贡以著积显於诸侯,陶朱公以货殖尊於当世。富者交焉,贫者赡焉。故上自人君,下及布衣之士,莫不戴其德,称其仁。原宪、孔伋,当世被饥寒之患,颜回屡空於穷巷,当此之时,迫於窟穴,拘於缧绁,然则布衣(指普通人)之贤(德行),安能无(怎能没有)疏数(指境遇的顺逆起伏、或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乎?" (此例更直接,但"疏数"在此处亦可引申指境遇的顺逆、人际的亲疏变化)。
- 参:《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疏数"条释义一:稀疏和稠密。亦泛指事物分布的密度。
- 参:《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数"(shuò)字条义项:屡次,频繁;引申为密集。与"疏"相对。
-
频繁;屡次 (shuò):
- 释义: 此义项相对少见,且易与"频数"混淆。"数"读shuò,强调动作或事件发生的次数多、频率高。"疏"在此处作用减弱,或带有"不紧密"但"次数多"的意味,整体更侧重于"数"的含义。
- 例证: 此用法在古籍中较难找到孤立的、明确仅表"频繁"且不与"稀疏"义形成对比的"疏数"用例。更多时候,"疏数"的两种含义是相关联或需根据上下文判断侧重。
- 参:《王力古汉语字典》(王力主编,中华书局)在"数"(shuò)字下虽未直接列"疏数"词条,但指出"数"有"密"义(与"疏"相对),并常与"疏"对举或连用表示密度或频率。 理解此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二、理解要点:
- 并列结构: "疏数"是由反义词素"疏"和"数"(shuò)构成的并列式复合词。这类词往往包含两个相对或相关的概念。
- 多音多义: "数"字的读音(shù / shuò / cù)和含义直接影响"疏数"的整体意义。在"疏数"中,"数"主要读shuò。
- 语境依赖: 该词的具体含义高度依赖上下文。它常用来描述:
- 空间分布(如人口、兵力、星斗的稀疏稠密)。
- 时间间隔(如行事的缓急、次数的多少)。
- 抽象关系(如人际的亲疏远近、境遇的顺逆起伏)。
- 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疏数"一词已非常罕见,其含义通常被更常用的词语替代,如"疏密"、"密度"、"频率"、"亲疏"等。
"疏数" (shū shuò) 是一个文言词,核心含义指事物分布的稀疏稠密程度或事件发生的频繁程度(后者相对少见且需语境支持)。理解的关键在于把握"疏"(稀疏)与"数"(shuò, 稠密/频繁)这对相对概念的组合,并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侧重义。
建议查阅: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获取最权威、详尽的释义和古籍例证。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了解"数"字的多音多义及其在复合词中的用法。
- 《王力古汉语字典》(王力主编):理解"数"字的古义及其与"疏"的对立统一关系。
网络扩展解释
“疏数”是一个多义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语境具体分析。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稀疏与密集
指事物分布或排列的间隔程度。例如《周礼·夏官·大司马》记载“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指军事操练中队伍间距的疏密节奏。柳宗元在《小石城山记》中描写岩石上树木“疏数偃仰”,形容自然分布的疏密与姿态。
-
远近
表示空间或时间的距离差异。如《穀梁传·隐公九年》提到灾害记录需标明“疏数”,范宁注“远者为疏,近者为数”。
-
亲疏关系
引申为人际关系的亲近与疏远。唐代元稹诗句“疏数辨交情”直接体现此义,明代宋濂也强调待人接物不应因贫富而改变“疏数”。
二、延伸释义
-
快慢节奏
描述动作频率的快慢。《淮南子·说林训》以燧石取火比喻“疏数之间”,高诱注“疏”为迟缓,“数”为急促。
-
频繁程度
指事件发生的多寡。如《墨子·备城门》提到防御工事需根据敌情调整“疏数”,部分文献中亦用于历法误差的讨论。
三、使用注意
- 多义性:该词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例如军事场景多指阵型疏密(),人际语境则指亲疏()。
- 读音差异:部分文献标注读音为“shū cù”(如),但现代多读“shū shù”。
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古籍注本获取更系统的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白藏板榜邦仪包伙边防部队必备乘潮逞祥春畦大吃八喝大蒐德车调口低眉倒运第四纪二尺半恶实发登幡幡放官凡吏肥鱼大肉丰荣粪洒感致搆兵观瞧幻戏哗眩讲祀际地蟠天浄泊劲草荆牧景止郡倅峻垝狂慝浪潮鳞苔没干净梅蒸没衷一是名产民民鎗摐浅见全真雀角鼠牙染服赛季痁鬼势态收置死巷索秘体己夏后氏下客小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