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对的意思、挤对的详细解释
挤对的解释
[bulldoze;embarrass] 〈方〉∶逼迫而使屈从;使受窘
挤对人
词语分解
- 挤的解释 挤 (擠) ǐ 用压力使排出:挤压。挤奶。 互相推、拥,用身体排开人或物:挤塞(?)。挤开门。 排斥:排挤。挤轧。挤占。 许多人或物紧紧挨着,许多事情集中在同一时间内:拥挤。挤做一团。 笔画数:;
- 对的解释 对 (對) ì 答,答话,回答:对答如流。无言以对。 朝着:对酒当歌。 处于相反方向的:对面。 跟,和:对他商量一下。 互相,彼此相向地:对立。对流。对接。对称(坣 )。对峙。 说明事物的关系:对于。
专业解析
挤对是汉语口语中表示通过言语或行为施加压力,迫使他人服从或离开的动词,具有逼迫性、排挤性及方言讽刺意味。其含义可从三方面解析:
一、核心释义:逼迫与排挤
- 施加压力迫使服从
指通过言语刺激或行为逼迫他人做出特定反应。例如:“他故意说反话挤对人”(《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p.612)。
- 排斥与孤立
表现为群体中刻意冷落、排挤个体。如《汉语大词典》所述:“工作中遭人挤对,往往源于利益冲突”(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年,卷3 p.104)。
二、方言特色:讽刺与戏谑
在北方方言(尤其北京话)中,挤对常含戏谑性嘲讽。例如:
“大伙儿挤对他唱首歌,他臊得满脸通红。”
此用法凸显言语的调侃性压迫(《北京话词典》,商务印书馆,2015年,p.289)。
三、语法特征与使用场景
- 及物动词,需接宾语(如“挤对他”“挤对人”)。
- 多用于非正式语境,如日常对话、文学作品,体现人际冲突或心理博弈(《动词用法词典》,语文出版社,2010年,p.178)。
■ 方言背景
该词源自信屈聱牙北京官话,现仍活跃于华北、东北口语,但较少出现在书面语及南方方言中(《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1999年,p.4217)。
参考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 罗竹风 主编.《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 董树人 编.《北京话词典》. 商务印书馆.
- 孟琮 等.《动词用法词典》. 语文出版社.
- 许宝华,宫田一郎 主编.《汉语方言大词典》. 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挤对”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为通过逼迫或言语行为使他人屈从或陷入窘境,属于方言用法(常见于北方地区)。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 词义:指用言语、行为或情境施压,迫使对方妥协、服从,或使其感到难堪。
- 词性:动词,常用于口语场景。
2.使用场景
- 日常对话:常见于表达人际间的隐性施压或讽刺。
例句:
- “他不愿意,就别挤对他了。”
- “同事总在会议上挤对我,让我难堪。”
- 文学作品:用于刻画人物间的矛盾或心理压迫感。例如:“俩小东西竟然也来挤对自己。”(例句)
3.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逼迫、排挤、刁难、挖苦。
- 反义词:包容、尊重、迁就。
4.注意区分
- 与“挤兑”的区别:“挤对”侧重主观施压,而“挤兑”多指金融领域的集中提现行为(如银行挤兑)。
- 成语误用:部分资料提到“挤对”指多方争夺仅剩两人,但此解释缺乏广泛权威来源支持,建议以主流含义为准。
5.补充说明
- 语源:可能源自旧时方言,结合“挤”(施压)和“对”(应对)的动作意象。
- 使用建议:注意语境,避免过度使用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如需进一步了解方言用法或例句,可参考、6的实例。
别人正在浏览...
哀泣晻澹案考壁障玻璃砖苌弘承搭传胪春寒处于村虔大夫枝怠缓达理澹虑大盼盼打顐登朝帝宸恩同父母方坟发育凤翮风轮服马拱坝供状呱嗒国际鼓腾腾后尘黄牛滩黄台瓜蔓会馆加压架子车金甲豆金岫攫黩峻辞克核匡汲痢疾马陵书树遣欲衾簟齐账取成染患神祇霜筠属寓丝瓜思过半天爵投弃往甯未济吴蓝熙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