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亮的丹砂。《庄子·盗跖》:“脣如激丹,齿如齐贝。” 成玄英 疏:“激,明也。”
“激丹”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和用法:
本义:鲜亮的丹砂
该词最早出自《庄子·盗跖》:“唇如激丹,齿如齐贝。”其中“激”意为明亮、鲜明,“丹”指丹砂(朱砂)。此句形容人的嘴唇像鲜红的丹砂一样红润,常被用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容貌的描写。例如《庄子》中的盗跖被描述为“面目有光,唇如激丹”。
衍生义:激励他人
部分现代资料(如)提到“激丹”被引申为成语,表示“激励他人勤奋努力”,将“激”解释为激励,“丹”比喻宝贵的精神力量。但此用法较为罕见,且缺乏古籍文献支持,可能属于现代引申或误用。
使用建议:
《激丹》是一个词语,它的意思是指燃烧时的炽热火焰。
《激丹》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是“水”(氵),右边的部首是“丹”(丶)。根据汉字的字形结构,可以拆分为3个笔画,其中“水”部分为2个笔画,而“丹”部分为1个笔画。
《激丹》一词最早来源于古代文献,主要出现在诗词中,用来形容燃烧时的炽热火焰。它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较低,但在描述火焰的时候往往能够起到形象生动的作用。
《激丹》的繁体字为《激丹》。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激丹》的古代写法为「激燄」,其中「燄」是「火焰」的古字形,表示火势旺盛。
1. 舞台上的火焰腾腾,犹如激丹般灼热夺目。
2. 染工用铁钳夹住精纱,放进烈火中,瞬间就能看到激丹般的火光。
1. 激烈:形容动作、行为等强烈、激动。
2. 丹火:形容火焰旺盛、通红。
3. 激动:形容情绪激发、非常兴奋。
1. 熊熊:形容火焰旺盛、燃烧猛烈。
2. 炽热:形容火焰高温、热度极大。
1. 暗淡:与火焰相反,指光线不亮、昏暗。
2. 熄灭:与燃烧相反,指火焰熄灭、火源被扑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