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雠閲的意思、雠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雠閲的解释

亦作“讐阅”。校阅。 明 文徵明 《陕西布政使司左参议卢君墓表》:“又尝奉命典试 江 右,讐閲明审,取舍惟公。” 清 姚鼐 《翰林院庶吉士侍君权厝铭》:“是时君已得疾,而讐閲不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雠閲"(chóu yuè)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主要用于表示对文字、典籍进行仔细校对、审阅和考订的工作,属于古籍整理与文献学领域的专业术语。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单字释义

  1. 雠 (chóu)

    • 本义:应答、对答。《说文解字》释为“犹也”,引申为双方对应、核对。
    • 文献学含义:指逐字对照文本,校正讹误。如《太平御览》引刘向《别录》云:“雠校者,一人持本,一人读析,若怨家相对。”

      来源:《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中华书局影印本)

  2. 閲 (yuè)

    • 本义:检视、查核。《说文解字》释为“具数于门中也”,引申为审核、浏览。
    • 文献学含义:指反复审读文本,检查内容。如《汉书·艺文志》载“御史中丞,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掌兰台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来源:《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二、复合词“雠閲”释义

核心含义:指对古籍或文献进行逐字逐句的校对、审读与考订,确保文本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三、文化背景与学术价值

“雠閲”是中国传统文献学(尤其是“校雠学”)的核心实践:

  1. 学术意义:

    通过严谨校勘,保存典籍原貌,避免“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抱朴子·遐览》)的传抄讹误。

  2. 历史传承:

    清代乾嘉学派(如戴震、段玉裁)将“雠閲”发展为系统化的考据学方法,奠定现代古籍整理基础。

    来源: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1. 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2013年。
  2. 班固,《汉书·艺文志》,中华书局,1962年。
  3.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4. 刘向《别录》辑本,载《太平御览》卷六百一十八,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本。

(注:古籍原始文献链接需依权威出版社电子资源为准,如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古籍库”)

网络扩展解释

“雠閲”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理解:

一、基本释义

雠閲(chóu yuè)指校阅、核对文字,常用于文献校对或考试阅卷场景。该词在明清文献中可见,例如明代文徵明记载官员卢君曾主持江右地区考试时“讐閲明审”,强调其审阅严谨公正。

二、字形与结构

  1. 雠(chóu):

    • 结构:左中右结构,原指“校对文字”,如“校雠”即文字校对。
    • 衍生义:因“雠”通“仇”,后也含对立、应答之意,但此处保留原始校勘含义。
  2. 閲(yuè):

    • 繁体字,同“阅”,结构为上包围,本义为检视、查看,如“检閲”“阅卷”。

三、历史用例

四、同义词与相关词

“雠閲”属于古代汉语中的专业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多出现于历史文献或研究场景。如需进一步了解字形演变,可参考康熙字典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毕世长咏朝莫朝序成金鸱蹲垂怜辞色赐休当家立业杜梨踱方步付邮赶尽杀絶甘雨故主海裔荷惧黄寿丹挥斥煇丽浑然自成江防继袭浚沟隽武考镜克忠累德漏尽更阑论定捋须面称苗胤鸣枹木柑腻颜帢前星气臌穹枝秋罗肉鼓吹三径譝譝神经细胞十九信条兽心刷卷水精帘説嘴打嘴四库书锁袱桃蠹踏舞违伐乌蛮限险小妈小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