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衰落,衰歇。 唐 魏徵 《暮秋言怀》诗:“岁芳坐沦歇,感此《式微》歌。”《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四年》:“ 魏 晋 浮荡,儒教沦歇。”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宫恕堂》:“贤豪岂常聚,乐事有沦歇。”
“沦歇”是一个文言词汇,其基本含义为衰落、衰歇,多用于描述事物或状态的逐渐消退或没落。以下从释义、出处、用法等角度详细解释:
该词属书面雅言,日常口语极少使用,多见于文学创作或历史评述中。例如可描述传统文化保护议题:“非遗技艺若无人传承,恐将沦歇。”
如需更全面的文献例句或学术分析,可参考《资治通鉴》、魏徵诗集等原著,或通过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进一步查阅。
《沦歇》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堕落、颓丧、失去勇气和干劲。
《沦歇》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沈(shěn)和灬(huǒ),总共有12个笔画。
《沦歇》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古老,最早出现在《卫瓘传》中。繁体字为「淪歇」。
古时候的写法有时候会稍有变化,如《康熙字典》中的写法为「沦爀」。
1. 他在事业上一次次的失败,心灰意冷,开始陷入沦歇状态。
2. 面对困境,他没有沦歇下来,而是坚持努力。
1. 沦落:堕落、失去地位或荣誉。
2. 灰心沮丧:意志消沉,失去信心和勇气。
3. 低谷:人生或事业中的低潮期。
1. 沉沦:堕入深渊;陷入困境。
2. 沉郁:心情消沉,沮丧不乐。
3. 颓废:精神萎靡,丧失干劲。
1. 奋发:鼓起劲头,积极进取。
2. 激励:鼓励、激发人的积极性。
3. 振奋:振作精神,恢复干劲。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