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豆藿的意思、豆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豆藿的解释

豆叶。亦泛指野蔬。 清 唐甄 《潜书·明鉴》:“茅舍无恙,然后寳位可居;簔笠无失,然后衮冕可服;豆藿无缺,然后天禄可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豆藿是汉语中一个古雅的复合词,由“豆”与“藿”二字组合而成,特指豆类植物的叶子,亦可引申为粗劣的食物或贫者的饮食。以下从词典释义、语源演变及文化内涵角度详细解析:


一、单字释义

  1. 豆(dòu)

    • 本义:古代食器,形似高足盘,用于盛放肉食。后引申为豆类植物的总称。《说文解字》释:“豆,古食肉器也。”
    • 植物义:指豆科作物,如大豆、豌豆等。《广雅·释草》:“大豆,菽也;小豆,荅也。”
  2. 藿(huò)

    • 本义:豆类植物的叶子。《说文解字》注:“藿,尗之少也”,段玉裁疏:“谓豆之嫩叶可食者。”
    • 引申义:因豆叶为古代贫民主要食物,故代指粗食。如《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藿”即用此意。

二、复合词“豆藿”的涵义

  1. 字面指代:

    泛指豆类作物的茎叶,尤以大豆叶为典型。古人常以豆叶为蔬食或牲畜饲料,如《齐民要术》载“豆藿可作羹,亦可饲畜”。

  2. 文化象征:

    • 贫俭生活的象征:豆叶因易得且价廉,成为庶民常见食材,故以“豆藿”喻清贫。如《后汉书》称隐士“食豆藿而甘之”,形容安贫乐道。
    • 与“肉食”对举:古代贵族称“肉食者”,平民则称“藿食者”,凸显阶级差异。《盐铁论》云:“匹夫藿食,卿大夫肉食。”

三、文献用例与演变


四、现代语义与使用

现代汉语中,“豆藿”一词已罕用于日常,多见于古典文献研究或成语典故(如“藿食布衣”)。其植物学意义被“豆叶”“豆苗”等白话词汇取代,而文化内涵则保留在“箪食瓢饮”“粗茶淡饭”等成语中。


参考文献来源

  1. 汉典《说文解字》释义(www.zdic.net
  2. 《广雅疏证》中华书局点校本
  3. 《诗经译注》程俊英注本
  4. 《齐民要术校释》缪启愉校注
  5. 《后汉书·逸民列传》
  6. 《盐铁论·散不足篇》
  7. 《战国策笺证》范祥雍笺证
  8. 《陆游全集校注》钱仲联校注
  9. 《王祯农书》农业出版社影印本
  10.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豆藿”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一、基本词义

二、出处与用法

三、其他相关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饮食文化或具体诗文背景,可参考《潜书》或宋代诗词集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阿叱杯影蛇弓摽置逼下不失毫厘沧流朝圣厨兵垂教疵玷词垣淬勉打撒手儿耳边风非关盖地海暾恒品花刚石忽啦笺奏禁库击碎唾壶纠察击轊稽质戟幢恐愒款制了解情况糲食面子帐鸣雌平作青胖清绮轻悄悄青油士倾霣锐气三令节上清观生执施琅诗宗衰苶水平面松阴塔庙檀心陶甓渟渟铜鞮图害豚佩徒食无赀小眚猲獢信而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