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画虎的意思、画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画虎的解释

(1).古代的一种风俗。绘虎于门以御凶息疠。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桃梗苇茭画虎》:“谨按《黄帝书》:‘上古之时,有 神荼 与 鬱垒 昆弟二人,性能执鬼。 度朔山 上有桃树,二人於树下简閲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 神荼 与 鬱垒 缚以苇索,执以食虎。’於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於门,皆追效於前事,冀以御凶也。”

(2).泛指描绘虎的形象。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包氏 宣州 人,世以画虎名家,而 鼎 最为妙。今子孙犹以画虎为业,而曾不得其髣髴也。”

(3).“画虎类狗”的缩语。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报满辞阁疏》:“释担受书,废耕学文。画虎既败,学步无成。” 唐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二十韵》:“谬知终画虎,微分是醯鸡。” 金 边元鼎 《村舍》诗之二:“学得屠龙无用处,祇如画虎反成羞。” 明 胡应麟 《诗薮·国朝下》:“学 何 不至,不失雕龙;学 李 不成,终类画虎。”参见“ 画虎类狗 ”。

(4).指绘绣的猛虎图像。 前蜀 韦庄 《观浙西府相畋游》诗:“紫袍日照金鹅鬭,红旆风吹画虎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画虎”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三个层次。从字面义分析,该词指描绘老虎形象的行为,《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绘制虎形图案”。其引申义源自成语“画虎类犬”,《汉典》解释为比喻好高骛远却难成佳作,含贬义色彩。

在词源学层面,“画虎”典故可追溯至《后汉书·马援传》,其中“刻鹄不成尚类鹜,画虎不成反类狗”的箴言,经《国学大师》考证为东汉马援《诫兄子书》中的劝诫之语。现代语义延伸出三重内涵:一喻艺术创作需量力而行,二指模仿失真的创作弊病,三在特定语境中含志向高远之意。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特别强调该词在使用时的语境差异,指出当代网络语境中“画虎”偶尔被赋予积极含义,表示追求卓越目标的精神。从构词法角度看,“画”为动词性语素,“虎”作宾语,构成动宾结构的复合词,这种构词方式常见于汉语成语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画虎”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古代风俗
    指在门上绘制虎的形象以驱邪避凶的习俗,源自《黄帝书》中神荼、郁垒捉鬼喂虎的传说。官府常在腊月除夕装饰桃人、悬挂苇索并画虎于门,寓意抵御灾祸。

  2. 描绘虎的形象
    泛指对虎的绘画创作。例如宋代欧阳修《归田录》记载宣州包氏家族世代以画虎闻名,但后代技艺逐渐失传。


二、引申义与成语

  1. “画虎类狗”的缩语
    比喻模仿不当反而弄巧成拙,或好高骛远终无成就。如南朝鲍照《侍郎报满辞阁疏》中“画虎既败,学步无成”,杜甫诗中“谬知终画虎”均用此意。

  2. 相关成语

    • 画虎类狗:模仿虎却画得像狗,形容效仿失真。
    • 画虎刻鹄:指追求过高目标反招失败,或好事变坏事。
    • 画虎画皮难画骨:喻指人心难测,表面易仿,本质难及。

三、文学意象

明代汪广洋《画虎》诗以虎喻人,通过“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展现猛兽亦有温情,暗含对亲情的赞颂。


“画虎”既可指具体行为(风俗、绘画),也可作为隐喻(失败模仿、亲情象征)。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具体指向。

别人正在浏览...

按行背肐拉子彼时成风之斫程糜钏子黨委大肆咆哮典当點募顶冠束带端称多情多义剟拾二阴方贡粉闱瀵尾斧砧膏锏膏梁纨袴乖争海流还心涸鳞洪澜宦游火炬减字木兰花金鋜掎契揽储狼牙修流延茂猷痞鬲被甲执兵迁易青轩轻嘴棋筒犬牙相制濡泃三珪擅价升差史部时耗水衣邃晓甜酒蹄涔亭塞童歌往术五龙香炉小当家希进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