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家状的意思、家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家状的解释

旧指记述有关个人履历、三代、乡贯、年貌等的表状。 唐 无名氏 《秀师言记》:“ 崔 家小娘子,容德无比,年已及筓,供奉与他取家状,到府日,求 秦 晋 之匹可乎?”《宋史·选举志一》:“家状并试卷之首,署年及举数、场第、乡贯,不得增损移易,以仲冬收纳,月终而毕。” 清 赵翼 《题竹初自述文》诗:“ 竹初 自述文,亦以代家状。”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唐选人家状即今履历》:“所云家状,即今之履歷、亲供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家状是古代户籍管理制度中的专用术语,指记录家庭成员基本信息的官方文书。根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释义,其核心含义包含三个方面:

一、户籍凭证功能 家状需详细列明户主姓名、籍贯、家庭成员构成及身份信息,是官府核查人口、征收赋税的依据。宋代《庆元条法事类》规定「诸户家状,具本户丁中、老小、残疾人数」,说明其具备法律效力。

二、科举制度应用 唐代起家状成为科举资格审查文件,考生需提供三代家世清白证明。据《新唐书·选举志》记载:「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成者,送之尚书省。而举选不繇馆学者,谓之乡贡,皆怀牒自列于州县,试已,长吏以乡饮酒礼会属僚,设宾主,陈俎豆,备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鸣》之诗,因与耆艾叙长少焉。既至省,皆疏名列到,结款通保及所居,始由户部集阅,而关于考功员外郎试之。」此处的「牒」即包含家状内容。

三、诉讼证据效力 明清时期家状延伸至司法领域,《大明律·户律》明确要求田宅买卖需附「原立家状」,作为产权纠纷审理的重要书证。中国社科院《中国古代法制史研究》指出,这种文书制度有效维护了封建社会的财产秩序。

该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已不作为独立词条收录,其制度功能被现代户口簿、身份证等取代。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历史词汇学》将其归入「制度文化词汇」类别,强调其反映中国古代宗法社会的治理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家状”是古代中国科举制度中考生需填写的个人信息档案,主要用于身份核验和资格审查。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家状是记录个人履历、三代亲属、籍贯、年龄、相貌等信息的官方表状。其核心功能是作为科举考试的报名材料,确保考生身份真实可靠。

二、历史背景与用途

  1. 科举制度应用
    宋代起,家状成为科举报名必备文件。据《宋史·选举志》记载,考生需在试卷首页填写家状,内容包括“年及举数、场第、乡贯”等,且需考生亲笔书写以验证笔迹。

  2. 防伪措施
    宋真宗景德年间,为防止代考或伪造身份,要求家状与考生提交的“公卷”(平时习作)笔迹对照,确保真实性。

三、内容组成

家状通常包含以下信息:

四、其他延伸含义

在少数语境中,“家状”也被引申为描述家庭和睦、生活有序的状态(如提及),但此用法较为罕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资料来源说明

以上信息综合自沪江词典、汉典等权威平台,完整内容可通过对应来源进一步查阅。

别人正在浏览...

抱琵琶避影敛迹策筮柴汝官哥冁然陈词滥调存储器丹窖倒坍动切对审二功犯困凤拍分庭伉礼缚鸡之力割势钩锁骨光赞官系关宴归流合羣坏劫槵子画石监铺阶地街垒介质金枢冀心具文课厉空乘窥塞奎札老闺女蒙憧渺然葡萄諐佚跷足抗首青巾校尉轻裴清查球体虬檐三朋四友申说碎烦天经地纬恬养望候王主相感闲息小灶[儿]谢落斜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