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闲息的意思、闲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闲息的解释

亦作“间息”。间断,停息。《朱子语类》卷七一:“天地生物之心未尝间息,但未动耳。”

亦作“间息”。休息。《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今闻众人或以百姓尚贫,欲务閒息。此不知虑其大危,而爱其小勤者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闲息”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古代典籍或特定语境中。其含义可以从字面拆解并结合古籍用例来理解:

  1. 农事休整期:

    • 指农业生产活动中特定的休耕或停止劳作的时期。古人根据农时安排耕作与休养,“闲息”即指田间劳作告一段落,土地和人力得以休养的阶段。
    • 典籍例证:
      • 《周礼·地官·均人》:“掌均地政,均地守,均地职,均人民、牛马、车辇之力政。凡均力政,以岁上下:丰年则公旬用三日焉,中年则公旬用二日焉,无年则公旬用一日焉。凶札则无力政,无财赋,不收地守、地职,不均地政。三年大比,则大均。” (郑玄注:“大均,谓校正户口、牛马、车辇、力政、田亩、闲息之数也。”) 这里“闲息”指在特定年份(如凶年、疫病年)或大比之年,官方统计时需要校正的“休耕、休养”的情况或额度。
      • 《齐民要术·种谷》:“凡种,欲牛迟缓行,种人令促步以足蹑垄底……苗生垄平,即宜杷劳。锄者非止除草,乃地熟而实多,糠薄米息。锄得十遍,便得‘八米’也。春锄起地,夏为除草。故春锄不用触湿;六月以后,虽湿亦无嫌。苗既出垄,每一经雨,白背时,辄以铁齿楱纵横杷而劳之……苗高一尺,锋之。三遍者皆佳。耩者非不壅本苗深,杀草益实,然令地坚硬,乏泽难耕。锄得五遍以上,不烦耩。凡种,欲牛缓行,种人令促步以足蹑垄底……” (贾思勰在论述耕作程序时,隐含了农事活动有张有弛,“闲息”是耕作循环中的必要环节。)
  2. 暂停劳作,休息:

    • 引申为更广泛的停止活动、休息、休养的意思。指从繁忙或劳作状态中暂时解脱出来,获得喘息和恢复的时间。
    • 典籍例证:
      • 此义虽不如“农事休整”义项在古代农政文献中那么显性,但可以从“息”字的本义(休息、停止)和“闲”(空闲、无事)的组合自然推知。在描述人物状态或社会活动时,可以理解为休憩。例如,《礼记·月令》等文献在描述季节更替、人事活动时,常体现劳作与休养的周期性。

“闲息”的核心含义是指劳作或活动中的暂停与休养期,尤其特指农业生产中的休耕或农闲阶段。它反映了古人对生产活动张弛有度的认识和安排,强调必要的休整对于恢复地力、蓄养民力至关重要。在现代汉语中,此词已非常用,多见于研究古代农业、经济或社会制度的文献中。

来源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闲息”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1. 间断、停息
    出自《朱子语类》卷七十一:“天地生物之心未尝间息,但未动耳。”此处“闲息”(或作“间息”)指事物运行中的短暂中断或暂停。

  2. 休息
    见于《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今闻众人或以百姓尚贫,欲务闲息。”此处的“闲息”强调暂停劳作以恢复体力,带有主动休整的意味。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分析具体古籍用例,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奥草白骨再肉瘢疣备责贲军之将揙刀布艺朝路导非大设设蝶裙短行贩官鬻爵贩路愤隔公谊好货痕璺何则火粒互易建德翦辟矫迹箕巢进围拘板口传心授狂为苦痛郎才女貎连岩陵冢緑云衣蒙瞍摸底囊贮辟谷封留批挞跄跄潜迹齐大非耦青苍青玄毬灯日慎一日烧眉之急神虎门沈昧实见数码硕果累累肃励梭胡调元稊田图穷匕现瓦罂小鹢袭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