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语。成、住、坏、空四劫之一。谓火、水、风等“大三灾”毁灭众生和世界这一时期,凡历二十小劫。《法苑珠林》卷三:“若彼住经坏劫者亦不然,增上福力生彼处故。”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谁料坏劫到来,天地分崩了。”
“坏劫”是佛教哲学中描述世界周期循环的重要概念,属于“成、住、坏、空”四劫之一,特指世界从稳定转向毁灭的特定阶段。以下是详细解释:
坏劫是四劫(成劫、住劫、坏劫、空劫)中的第三阶段,介于住劫(稳定期)与空劫(空无期)之间,指众生与器世间(物质世界)逐渐崩坏的时期。此过程持续二十中劫,其中前十九劫摧毁“有情世间”(生命体),最后一劫毁灭“器世间”(物质环境)。
坏劫通过火、水、风三种灾难逐步破坏三禅天以下的世界:
佛教以“劫”为极长时间单位,一小劫约合1680万年,一中劫含20小劫,因此坏劫总时长约为3360万年。
鲁迅在《补天》中曾用“坏劫到来,天地分崩”暗喻世界的剧烈变动,借佛教概念表达对现实崩解的思考。
坏劫体现了佛教的无常观,强调万物皆遵循生灭规律,旨在破除对物质世界的执着。其周期性毁灭与重建也隐喻了生命轮回与解脱的必要性。
以上信息综合自权威佛教词典及文学文本,如需更完整学术论述可查阅《法苑珠林》等佛学典籍。
《坏劫》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遭受不幸的事,特指遇到灾祸或厄运。形容人们遭遇到严重的困境或不幸的境地。
《坏劫》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土”和“力”。其中,“土”是三笔,表示与土相关的意思;“力”是二笔,表示力量的意思。总共五笔。
《坏劫》是一个汉语词语,源于古代民间的信仰观念,认为人们遭遇不幸的事情是因为天命如此,无法改变。这个词语在篆体字中出现,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壞劫》是《坏劫》的繁体字书写形式。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许多变化。根据历史记录,古时候写作"壞劫"或"坏劫"并存,两种写法都被广泛使用。现代汉字体系统一后,"坏劫"成为了主流写法。
他遇到了一连串的坏劫,失业、生病还有家庭问题。
悲劫、浩劫、灾劫
不幸、厄运、灾难
吉祥、幸运、顺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