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李杜的意思、李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李杜的解释

(1). 东汉 李固 、 杜乔 的并称。《后汉书·李杜传赞》:“ 李 杜 司职,朋心合力。致主 文 宣 ,抗情 伊 稷 。”

(2). 东汉 李膺 、 杜密 的并称。《后汉书·党锢传·杜密》:“党事既起,免归本郡,与 李膺 俱坐,而名行相次,故时人亦称 李 杜 焉。”

(3). 东汉 李云 、 杜众 的并称。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四李社》:“ 弘农 五官掾 杜众 ,伤 云 以忠諫获罪,上书愿与 云 同日死。帝愈怒,下廷尉,皆死狱中。其后 襄楷 上言,亦称为 李 杜 。”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六“李杜”》:“ 李云 、 杜众 以直通受诛,此又一 李 杜 矣。”

(4). 东晋 杜预 与 北魏 李冲 的并称。《魏书·王肃传》:“詔曰:‘……故 杜预 之殁,窆於 首阳 ;司空 李冲 ,覆舟是託。顾瞻斯所,诚亦二代之 九原 也。故 扬州 刺史 肃 诚义结於二世,英惠符於 李 杜 ,平生本意,愿终 京陵 ,既有宿心,宜遂先志。’”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六“李杜”》:“《魏书》 李冲 、 杜预 ,忠义相结,亦称 李 杜 。”

(5). 唐 李白 与 杜甫 的并称。 唐 韩愈 《调张籍》诗:“ 李 杜 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新唐书·文艺传上·杜甫》:“ 甫 旷放不自俭,好论天下事,高而不功。少与 李白 齐名,时号‘ 李 杜 ’”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 李 杜 二公,诚为劲敌。 杜陵 沉鬱雄深, 太白 豪逸宕丽。” 清 费锡璜 《<友鸥堂集>序》:“ 叔威 诗虽不逮 李 杜 ,置之 元 、 白 、 苏 、 陆 间,则并驱争先。”

(6).初 唐 诗人 杜审言 与 李峤 ,晚 唐 诗人 李商隐 与 杜牧 亦并称“李杜”。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下》:“ 杜审言 、 李嶠 结友前朝, 李商隐 、 杜牧 之齐名晚季,咸称 李 杜 。”

(7). 宋 李韶 与 杜范 的并称。《宋史·李韶传》:“当是时, 杜范 亦在列,二人廉直,中外称为‘ 李 杜 ’。”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六“李杜”》:“《宋史》 李韶 与 杜范 皆廉直,中外谓 李 杜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李杜”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语境中有多种解释,主要涉及以下两类:

一、唐代诗人组合

  1. 大李杜(盛唐)
    指李白(诗仙)与杜甫(诗圣)。两人分别代表唐代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诗歌的巅峰,对后世影响深远。李白以豪放飘逸著称,如《将进酒》;杜甫则以沉郁顿挫的写实风格闻名,如“三吏”“三别”。

  2. 小李杜(晚唐)
    指李商隐与杜牧。两人在晚唐诗坛成就突出,李商隐以隐晦深情的《无题》诗闻名,杜牧则以咏史抒怀的《泊秦淮》等作品著称。


二、其他历史人物组合


补充说明

现代语境中,“李杜”多指李白与杜甫,需结合具体文献判断具体指向。若涉及文学领域,通常默认指唐代诗人组合。

网络扩展解释二

李杜

李杜是指中国文学史上李白和杜甫这两位伟大诗人的合称。李杜是两位诗人的姓氏的合并,用以形容他们的文学成就和影响。

拆分部首和笔画

李:木辶

杜:木火

来源

《李杜集》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由唐代文学家刘江编纂而成。该书的名字“李杜”源自于其中收录的李白和杜甫的诗作。后来,人们便常用“李杜”一词来代表这两位伟大的诗人。

繁体

李杜的繁体字为“李杜”。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李杜的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没有明显的变化。

例句

他的诗可谓“李杜之风”,充满了豪情壮志。

组词

李杜风格、李杜诗集、李杜之歌

近义词

唐宋双雄、两位伟大诗人

反义词

其他诗人、平庸之辈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