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呈的意思、通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呈的解释

(1).通报呈递。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近復手啟,言 蒋偕 事,必已通呈。”《醉醒石》第十回:“ 陈箎 买了捕人捕官,竟卸在龟子身上,通呈上司。”

(2).掌管宾客往来联络事务的人。《南史·夷貊传上·天竺迦毗犁国》:“ 琳 著高屐,披貂裘,置通呈书佐,权侔宰辅。”《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通呈,典謁之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通呈"是汉语中兼具历史官职与动作描述的双重概念,主要包含以下两个义项:

一、古代官职名称 通呈官始设于宋代,隶属门下省,负责内外奏章文书的传递与登记,后延续至元、明等朝代。《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记载其职能为"掌引纳四方章表,通传内外启奏"¹。明代陆容《菽园杂记》卷八提到"通呈官九员,专职呈递奏本",印证其在公文流转中的枢纽地位²。

二、动词性用法 作动词时,"通"指通报、传达,"呈"指递送文书,组合后表示"通报并呈递事务"的连贯动作。《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9年)例举该词多用于公文场景,如"通呈紧急军情至枢密院",强调信息传递的规范性与时效性³。


¹《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² 陆容《菽园杂记》卷八,明代古籍

³《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9年

网络扩展解释

“通呈”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1.通报呈递(动词)

指将文书、信息等向上级或相关部门传达、递交的过程。

2.掌管宾客联络事务的人(名词)

指古代负责接待宾客、传递信息的官职或职务,类似现代的礼宾或通传人员。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南史》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安分守己白仁辩理边厅边圉摈逐碧嶂从前道衔德虐得失参半地土牒地域分工独户军恩荣并济分内敷霜副题公共卫生怪秘挂拉海螺手还形烛豪酋画品挥翰临池翦刷激历齑麫径畛基桢辑濯克除愧负枯刻廊腰缦回劳劳亭利禄芦虎卤味靦颜事仇冥山刨梢聘享砌词轻狂球迷戚休省转湿疹説起曹操,曹操就到死心塌地贪得无厌探符踏趿填涌霞观陷假邪痴新丰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