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iest;clergyman;minister;Christian missionary] *********的神职人员
(1).受过训练的士兵。《管子·小匡》:“君有此教士三万人,以横行於天下。” 尹知章 注:“教士,谓先教习之士。”《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乃发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伐 吴 。”
(2).*********各派宗教职业者的通称。有时也特指天主教、正教的神父和新教的牧师。 清 薛福成 《上李伯相论西人传教书》:“於是教堂之设,闭境坚拒者有之,率众攻毁者有之,仇杀教民兼及教士者有之,一夫攘臂,羣口讙呶,官不能禁。”《花城》1981年第3期:“从经典中引章摘句,发挥阐述,更是教士们迷惑虔诚而幼稚的信徒们的拿手好戏。”
(3).教育士子。《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查各省学政本有个教士之责,士习果端,民风自正。”
教士是汉语中的多义词项,其释义需结合历史语境与现代用法,以下分项解析:
泛指传授知识技艺者
指从事教育或传授专业技能的人士。此义项源于古代汉语,如《史记》载“教士卒射御”,指训练士兵掌握军事技能。现代汉语中此用法较少见,但仍保留在历史文献中。
参考《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特指基督宗教神职人员
现代常用义指基督教(尤指天主教)中受任圣职、主持宗教仪式的专职人员。例如:
“天主教堂的教士主持了弥撒仪式。”
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2016年。
天主教体系:
教士(Clergy)涵盖主教、神父、执事等圣职者,需经教会按立仪式。其职责包括主持圣事、牧灵指导及传播教义。
参考《中国天主教百科全书》,宗教文化出版社,2018年。
新教差异:
新教多称“牧师”而非“教士”,二者在神职制度上有本质区别。天主教教士需守独身愿,而新教牧师可婚配。
参考《基督教词典》(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清末民初的特殊用法: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教士”常指来华传教的西方神职人员,多见于历史文献如《清史稿》。
参考《近代汉语大词典》,中华书局,2008年。
古今异义:
古代侧重“教导技艺”(如军事、礼乐),现代专指宗教神职。
参考《汉语词义演变史》,语文出版社,2010年。
与相关词对比:
综合参考《宗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汉语大词典》释义:
“教士”词条列二义:①教导士兵;②基督教传教者。
见第6卷第128页。
国家语委语料库用例:
“教堂的教士为信徒施行洗礼。”(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
“教士”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历史与宗教背景综合理解:
基督教神职人员通称
指基督教会中专职传教或管理教务的人员,包括天主教、东正教的神父及新教的牧师。部分文献特指天主教的传教者,如法国大革命前教士分为修会教士(修士、修女)与世俗教士(神甫等)。
传教职责
广义上可指代“传教士”,即远赴他乡传播宗教信仰的修道者,尤其常见于基督教语境。例如《马太福音》中提到的“向万民传播福音”理念,成为传教士行动的依据。
古代指训练有素的士兵
源自《管子·小匡》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如“教士三万人,以横行于天下”,此用法现已罕见。
高权威来源(如、2、7)侧重宗教定义,低权威网页(如3、5、8)补充了传教背景。建议优先参考权威文献以获取精准信息。
安德暴兵抱膝本位兵劫钵略不衰才分辰告刺綉东圃笃见笃生恶疾发富冯唐头白凤翥鸾回福地洞天浮淫杆棒规謩洪覆火宿狡犬解舟计历镜皦鯨力经幄可靠铿瞑空阒敛毫林秀癧疡风鸾凤友马爬爬鸟田培养亲宠求饶奇伟日课舌战群儒十反霜蝶四察蒐辑宿愿天大地大天功贴补怗辞提剑推荐土屋紊斁象山学派小打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