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牵裳的意思、牵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牵裳的解释

见“ 牵裾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牵裳”是汉语中较为少见的古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义和典故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面含义 “牵”指用手拉扯、牵引,“裳”本义为下衣,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说文解字》记载:“裳,下帬也”(来源:《说文解字》卷七)。二字组合后,字面可解作“提起衣摆”,多用于描述古代礼仪动作。东汉郑玄注《礼记》时提及:“裳卑者之服,牵之示敬”(来源:《礼记正义》卷三)。

二、历史典故 该词典故出自《后汉书·列女传》:魏国官员拒纳贿赂,其妻“牵裳谏曰:‘君饮此水,何异盗泉?’”(来源:《后汉书》卷八十四),后演变为表达清廉品德的典故。唐代李善注《文选》时引申为“以衣喻德,牵裳守节”的象征意义(来源:《文选注》卷二十一)。

三、文学化用 宋代诗词中可见艺术加工,如陆游“牵裳犹记灞陵别”句(来源:《剑南诗稿》卷十五),将具体动作延伸为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意象。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进一步强调:“裳者,礼之始,牵者,德之端”(来源:《说文解字注》卷十),赋予该词伦理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

“牵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需要结合多个来源综合分析:

一、核心释义

“牵裳”原为“牵裾”的异写形式,本义指牵拉衣裳,源自三国典故:

二、用法解析

  1. 历史语境:多用于描述臣子冒死进谏的行为,如明代王世贞《鸣凤记》中“又谁个敢牵裳”。
  2. 现代引申:部分非权威资料提到可形容亲密关系(如“牵裳携手”),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支撑,可能是现代衍生义。

三、注意区分

需与《论语·子路》中“好德如好色”的典故区分。将二者关联,但权威典籍未证实此说法。


建议需要考证具体出处时,优先参考《三国志》《鸣凤记》等古籍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标准粉愎盭簸飏陈事闯南走北漼澯当天蹈厉奋发打团垫喘儿點首定窑抵头凤笙蜂准府第耕织图弓裘圭田国疾黑汁白汗火州几何竟直舅姑酒曲钧等开嚬麟德露犬没羞年伯农家子怒视前哨启复骑战雀息曲至日薄虞渊赏心亭圣去瘦骨丝氂私胎损益天授地设铁钎通训頽垣废井王父无作暇晷鮝鱼闲间衔位遐志谢女解围喜联新丰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