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衣袖。表示恭敬。《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南面负扆摄袂而揖王公,此陛下之所服也。”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升中以祀羣望,摄袂而朝诸夏。”
“摄袂”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摄袂”指整理衣袖的动作,通常用于表示恭敬或庄重的态度。这一行为在古代礼仪中具有象征意义,常用于正式场合或对尊长、王公的礼节中。
多用于描述古代君臣、文人雅士在正式场合的举止,如朝拜、祭祀、会客等,强调对他人的尊重或对仪式的重视。例如:“摄袂而揖”即整理衣袖后作揖行礼。
以上内容综合了多部典籍及词典解释,如需进一步了解词语的演变或具体用例,可参考《史记》及《石阙铭》原文。
《摄袂》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拉着衣袖子或衣角,很亲密地靠近、挨近。形容互相亲近、友好。
《摄袂》的左边部首是手,右边部首是衣。
总共有12画。
《摄袂》一词来源于《诗经·豳风·汝坟》中的句子:“摄彼袂,未敢怀之。”意为扯住他的衣袖,还不敢怀抱他。后来,这句话演变成成语,用来形容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
《摄袂》的繁体字为「攝袂」。
在古代,「摄」的写法为「攝」,表示拉、扯。
「袂」的古代写法为「襪」,意思是袖子。
1. 他们两个是多年的好友,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依然能够摄袂而来,互相帮助。
2. 在她遇到困难的时候,好友立刻摄袂相助。
摄影、摄取、摄像、袂舞、袂动、袂散。
拉手、结拜、携手、亲密。
疏远、疏离、疏散、疏远。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