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德化的意思、德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德化的解释

[moralize and change] 旧指以道德感化人

详细解释

(1).谓以德行感化。《韩非子·难一》:“ 舜 其信仁乎!乃躬藉处苦而民从之。故曰:圣人之德化乎!”《后汉书·鲁恭传》:“ 恭 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讼人 许伯 等争田,累守令不能决, 恭 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輟耕相让。” 宋 苏轼 《元祐三年春贴子词·皇太后阁》之五:“彤史年来不絶书,三朝德化妇承姑。” ********* 《史观》:“史之进展必有动因。至于动因何在,则又言人人殊……或曰:在精神,如圣神、德化、理念是。”

(2).犹德教。《文选·刘琨<劝进表>》“苍生顒然” 李善 注引《尹文子》:“ 尧 德化布于四海,仁惠被于苍生。”《汉书·平帝纪》:“太僕 王惲 等八人使行风俗,宣明德化,万国齐同。” 元 王逢 《题马洲书院》诗:“德化三王并,威仪百代尊。” 何启 胡礼恒 《新政论议》:“吾意其德化臻于上理,声教迄于遐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德化"是汉语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分为两个层面:

一、政治伦理层面 指通过道德教化实现社会治理,《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以德行感化人,使人心归附"的治国方略。这种理念可追溯至《尚书·大禹谟》"德惟善政",强调统治者应以身作则,通过道德示范引导民众向善。《汉语大词典》特别指出该词在儒家典籍中的高频使用特征,如《论语·为政》"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

二、地域文化层面 作为中国县级行政区专名(今属福建省泉州市),该名称源自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的建制沿革。《辞海》记载其命名逻辑:"取‘德治教化’之义",体现了中国古代"以德命地"的行政区命名传统。这种命名方式与《周礼》"以俗教安"的施政理念形成呼应,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地理的重要案例。

在哲学维度,《中国哲学大辞典》强调该词承载的"内圣外王"理想,认为其本质是"将个体道德修养扩展为群体治理模式"的实践路径。这种解释与《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递进逻辑形成体系化呼应。

网络扩展解释

“德化”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词语含义

  1. 以德行感化
    指通过道德修养和仁政来感化他人或民众。这一概念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常被提及,强调统治者通过自身德行实现社会治理。例如《后汉书》记载鲁恭“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

  2. 德教的延伸
    与“德治”相通,指通过道德教化而非强制手段引导社会风气。如《韩非子》评价舜“躬藉处苦而民从之”,即圣人之德化能深入人心。

二、福建德化县

作为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德化县(隶属福建省泉州市)以陶瓷闻名:

其他用法

偶见用于人名或表达“修身养性”的抽象含义,但使用频率较低。

别人正在浏览...

百货商店百怨悖险鄙悰闭绝不法常可侧修常绿词儿丹书铁券道合底格里斯河短封風障斧钺汤镬归哭接翅积昏急就篇近傍騉駼老宿廉袴六丑路员率众马屁没世无称闵懑譊譊烹臛鹏翥丕休疲怨磬出请服跫音棬棬全盛全浊缺缺认养绒衣沈覆逝波殊路説参请戍堡四面楚歌素荣填街魏巍无愧衾影无生之谛相法翔骤小鞋遐陟斜半签希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