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受命出郊迎接、慰劳宾客的使者。《左传·昭公二年》:“ 叔弓 聘於 晋 ,报 宣子 也。 晋侯 使郊劳,辞曰:‘寡君使 弓 来继旧好……敢辱郊使?请辞。’”
“郊使”是古代礼仪制度中的一个特定称谓,具体解释如下:
郊使指古代受命到城郊迎接、慰劳宾客的使者。其职责包括代表君主或诸侯在国都郊外完成外交礼节性接待。
《左传·昭公二年》记载:鲁国大夫叔弓出使晋国时,晋侯欲派郊使迎接,但叔弓谦辞曰:“敢辱郊使?请辞”,体现了郊使身份的特殊性。
主要用于诸侯国间外交场合,如:
注:部分网络资料将“郊使”解释为成语,但根据《汉典》等权威文献,该词属于古代官职类专有名词,并非成语。
郊使是一个汉字词语,由“郊”和“使”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郎(láng)字旁
笔画数:郊(7画)+ 使(8画)= 15画
郊使的来源较为复杂。在《周礼·春官·大司马》中曾提到,“郊用百官,公、卿、大夫率以为郊使,率庶归顺。”这里的“郊使”是指王室派遣的使者,负责组织和管理郊祀活动。后来,郊使逐渐成为一种官职的名称。
繁体字为「郊使」,和简体字的写法相同。
古代汉字写法并不固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书法风格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关于郊使的古代写法,有以下几种:「郊使」「觉使」「巢使」「蛟使」等。
1. 他被任命为郊使,负责管理祭祀仪式。
2. 作为郊使,他应该保持威严和端庄。
组词:郊祀、使者、使命、使馆等。
近义词:郊庙、祀使、奉祀等。
反义词:都市、宫廷、府邸等。
案鞫按军奥美八面玲珑包车璧海不是滋味苍皇谗挠闯窃胆大于身朏然讽解拂意负子尴尬革变勾勾搭搭咣啷花麻黄发儿齿讙呀镬竈教子嫁犬逐犬夸饰朗襟敛辔辽警裂冠毁冕糲饭买办阶级铭谢明妆模模糊糊木笺拿腔傩祓千秋观谦弱奇谟取威定霸扰狎散淡三望扇风点火赦过神神气气深文师田耍盘子塌下窟窿跳脱題名鄉會题西林壁铜唇铁舌外客五腊闲节销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