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深文的意思、深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深文的解释

(1).谓制定或援用法律条文苛细严峻。《史记·酷吏列传》:“﹝ 张汤 ﹞与 赵禹 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拘守职之吏。” 宋 苏舜钦 《上集贤文相书》:“既起大狱,不关执政,使狡吏穷鞫,搒掠以求滥,事亦既无状,遂用深文。” 清 姚鼐 《闻香茝兄擢广东按察使》诗:“深文堪惕息,考讞极创瘢。”

(2).苛刻的文字。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三坟补逸下》:“《山海经》偏好语怪,所记人物,率禽兽其形,以骇庸俗,独 王母 幸免深文。” 梁启超 《呵旁观者文》:“吾岂好为深文刻薄之言,以駡尽天下哉?”

(3).含义深的文辞。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翻书房》:“其深文奥义,无须注释,自能明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深文”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两层含义,分别侧重于法律条文和文章写作的深度:

  1. 苛细的法律条文或援引法律条文苛细周纳(常用于贬义):

    • 释义: 指制定或援引的法律条文非常苛刻、细致入微,甚至到了牵强附会、故意罗织罪名的地步。它强调的不是法律本身的深度,而是运用法律条文时过于严苛、苛刻,以达到某种目的(如陷害他人)。
    • 来源与例证: 这个含义历史悠久,常见于古代典籍和史书。
      • 《史记·酷吏列传》:“(张汤)与赵禹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 这里指张汤等人制定法律条文力求苛刻严密。
      • 《汉书·刑法志》:“其后奸猾巧法,转相比况,禁罔寖密。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大辟四百九条,千八百八十二事,死罪决事比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是以郡国承用者驳,或罪同而论异。奸吏因缘为市,所欲活则傅生议,所欲陷则予死比,议者咸冤伤之。” 这段描述虽未直接用“深文”二字,但生动体现了当时法律条文繁密苛刻(即“深文”)带来的弊端。
      • 后世常用“深文周纳”、“深文罗织”、“深文巧诋”等成语,都体现了这种用法。例如:“深文周纳”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
  2. 深刻的文辞或文章:

    • 释义: 指含义深刻、富有内涵的文辞或文章。这里的“深”强调的是思想、情感或意境的深邃,而非文字的晦涩。
    • 来源与例证: 这个含义相对侧重于文学性评价。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综意浅切者,类乏酝藉;断辞辨约者,率乖繁缛。譬激水不漪,槁木无阴,自然之势也。是以绘事图色,文辞尽情,色糅而犬马殊形,情交而雅俗异势。熔范所拟,各有司匠,虽无严郛,难得逾越。然渊乎文者,并总群势;奇正虽反,必兼解以俱通;刚柔虽殊,必随时而适用。若爱典而恶华,则兼通之理偏,似夏人争弓矢,执一不可以独射也;若雅郑而共篇,则总一之势离,是楚人鬻矛誉楯,两难得而俱售也。是以括囊杂体,功在铨别,宫商朱紫,随势各配。章表奏议,则准的乎典雅;赋颂歌诗,则羽仪乎清丽;符檄书移,则楷式于明断;史论序注,则师范于核要;箴铭碑诔,则体制于宏深;连珠七辞,则从事于巧艳:此循体而成势,随变而立功者也。” 其中“宏深”与“深文”在强调文章深度内涵上有相通之处,后世引申用于评价文章思想深刻。
      • 现代用法中,也常用“深文”来形容那些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的文章或言论。例如:“这篇评论堪称深文,发人深省。”

“深文”一词具有双重性:

理解和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其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

“深文”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法律层面
    指制定或援用法律条文时苛细严峻,强调条文严苛、过度追求细节。例如《史记·酷吏列传》提到张汤与赵禹“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即通过严苛条文约束官吏。

  2. 文字层面
    表示文字内容苛刻或艰深。如明代胡应麟评价《山海经》“独王母幸免深文”,指书中文字对人物描述苛刻;梁启超则用“深文刻薄之言”表达对文字的批判。

  3. 文辞层面
    形容文辞深奥、含义隐晦,需仔细琢磨。清代昭槤在《啸亭续录》中提到“深文奥义,无须注释”,即文辞本身深邃。


二、用法与例句


三、相关成语


“深文”在不同语境中可指法律严苛、文字苛刻或文辞深奥,需结合具体内容判断。其用法多出现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现代汉语较少高频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按节拜会百鍊钢草棚策府嚫珠驰竞传书丹魄蹈道大有文章蝶魂抵禁功夫茶共同体沟娄沟施海船横眉竖目赫晔黄额潢汙澴潆花选藠子久固款顾愧感苦焦良楛利如悗夺梅煎腼顔木榜奈河桥蔫烟凝鍊懦词怪说恲恲披泄桥是桥,路是路青油油劝阻取办遶圜三千界三亲上券摄衞疏音四摄算请田穉拓荒文贝吴岫羡鱼小宗邪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