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浇末的意思、浇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浇末的解释

风俗浇薄的末世。《陈书·后主纪》:“朕君临区宇,属当浇末。” 梁启超 《新民说》十一:“ 中国 人动言郅治之世在古昔,而近世则为浇末,为叔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浇末”是汉语中的古语词,指社会风气浮薄、道德衰微的末世状态。该词由“浇”(浇薄)与“末”(末期)复合构成,常与“浇季”等词同义,多用于批判性语境中,形容礼崩乐坏、世风日下的时代。例如《陈书·后主纪》评价南朝陈末代“政刑日紊,尸素盈朝,耽荒为长夜之饮,嬖宠同艳妻之孽,危亡弗恤,上下相蒙,众叛亲离”,正是“浇末”的具体写照。

现代汉语研究中,“浇末”被归入历史语义范畴。《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浮薄的末世”,并引《南齐书·崔祖思传》“自浇末遵诈,代祖纵横”作为书证。古代文献中,“浇末”多与“淳古”对立,如宋代王禹偁《谢除翰林学士启》称“思欲举淳古之风,救浇末之弊”,强调通过复古手段矫正社会弊端。

该词的使用需注意语境适配性,当代学术著作如《中国社会思想史》将其纳入“传统社会批判话语体系”,建议引用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浇末”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一、主流含义:风俗浇薄的末世

  1. 基本释义
    指社会风气浮薄、道德衰微的末代时期,常用于形容某个时代的社会状态。

  2. 文献出处

    • 出自《陈书·后主纪》:“朕君临区宇,属当浇末”,此处为南朝陈后主自述身处衰微之世。
    • 近代梁启超《新民说》中亦用此词,描述中国人将理想社会寄托于古代,而视近世为“浇末”。
  3. 用法示例
    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表达对某个时代道德滑坡的批判,例如:“儒家学者常以浇末感叹礼崩乐坏。”


二、其他解释:建筑修补材料(存争议)

少数资料(如)提到“浇末”指涂抹墙壁的石灰或泥浆,比喻事物的最后一道工序。但此解释缺乏权威文献支持,可能与方言或特定语境下的引申义相关,建议以第一种解释为主流。


总结
“浇末”更常见的含义是“风俗浇薄的末世”,其用法具有历史批判色彩。如需深入考证,可参考《陈书》和梁启超著作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败遁北宫百色起义曹孙沉博绝丽戴角搭扣动粘斗莽俸禄浮头俘献耕器怪险桂鱼黄祲宦海风波画凭迦利监史极当机理忌门精择决机遽遥康斯坦察栏干力不自胜令人注目禄数马耳风满堂彩没化媚靥扪索默默无声挠挫懦衿盘餐批八字评点齐疾奇赡嚷駡桡词人雄缛组绳举申枉受田所天同砚席图白忒五大夫污言秽语匣费乡夫相准谢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