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魁儒的意思、魁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魁儒的解释

大儒;大学问家。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一》:“ 三代 、 炎汉 勿远论,论 唐 宋 盛时,其大臣魁儒,大率豪伟而疏閎,其讲官学士,左经右史,鲜有志温饱,察鸡豚之行。” 梁启超 《<经世文新编>序》:“通人魁儒项背相望,熟视无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魁儒"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形与典籍应用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构成 "魁"在《说文解字》中释为"羹斗也",后引申为"首、大"之意,《汉语大词典》明确标注其"居首位,第一"的义项;"儒"指儒家学者或通晓儒术的读书人,《周礼·天官》郑玄注云"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此说见于《十三经注疏》。二字组合形成偏正结构,字面可解作"大儒""儒者之首"。

二、典籍应用 该词首见于清代文献,黄宗羲《明儒学案·序》载"魁儒硕士,磊落相望",此处特指学问渊博的儒学大家,《四库全书》电子版收录此文献时可查证。近现代语言学家王力在《古代汉语》中亦引此例,强调其指代"德高望重的学者群体"。

需特别说明的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未收录该词,表明其属于书面语中的历史词汇,建议使用场景限定在学术论述或文学创作领域。商务印书馆官网可查阅相关词典收录情况。

网络扩展解释

“魁儒”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魁儒”由“魁”和“儒”两字组成:

组合后意为“才智卓越、学问渊博的大学者”,特指在儒家学术领域成就斐然的人物。


二、历史用例与语境

  1. 古代文献
    清代龚自珍在《明良论一》中以“大臣魁儒”形容唐宋时期德才兼备的官员,强调其豪迈与学识;梁启超则用“通人魁儒”指代清末思想领域的杰出人物。
  2. 实际案例
    南宋汤千、汤巾、汤中三兄弟因学术成就被称为“魁儒”,体现了该词对学者社会地位的肯定。

三、延伸特点


四、现代应用

如今“魁儒”较少用于日常语境,更多见于文学、历史研究或姓名学中(如人名寓意睿智博学)。

若需进一步探究古文用例或相关学派,可参考《明良论》《经世文新编》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靉霼倍费哺饲褫身搊弹家出徒除徒道数大约摸房望放饮讽多要寡浮浇夫子自道改过橄榄石干马赓韵盥溉骨目耗顇黄茧糖徽绳会务活尸火头上浄院苛殃扣刀枯乾阆颠滥行两头蒙遴材笼嘴螺子笔鹿散名公墓隧弄性尚气殴斗伽蓝神挈领鲯鳅齐竽屈侯竘然缫藉受词舒快讨趣田服完功危身帷幄无舛五鬼闹判乌篷船屋下盖屋下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