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骄纵不逊。 宋 范仲淹 《让观察使第一表》:“臣辈岂不鉴前代将帅骄亢之祸。”《明史·左良玉传》:“ 良玉 军最强……以其骄亢难用,用 孔道兴 代其偏将。” 清 唐甄 《潜书·抑尊》:“骨肉之间,骄亢袭成,是以养隆而孝衰,教疏而恩薄。”参见“ 骄伉 ”。
(2).形容炽烈炎热。 明 何景明 《忧旱赋》:“二仪旷以弗交兮,阳骄亢而阴蒙。”
“骄亢”是由“骄”与“亢”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其核心语义指向“傲慢、自大”的状态。根据《汉语大词典》的释义,“骄”本义为马壮健貌,引申为高傲、放纵;“亢”原指人颈项,后衍生出“高傲”“刚强”等义,如《左传·宣公十三年》中“刚而亢”即表此意。二字叠加使用,可形容人过度自信、凌驾于他人的态度,例如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评点文人“骄亢虚憍,恃才妄作”,即指其恃才傲物的性格弊端。
从语义演变看,“骄亢”多用于描述负面性格特征,与“谦逊”“恭谨”形成反义关系。其近义词包括“骄矜”“倨傲”等,但“骄亢”更强调因过度自信导致的言行失度。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文学评论或历史文献分析中,例如研究古代帝王性格时,会引用“骄亢失群臣之心”等表述。
“骄亢”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两层主要含义,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指人性格傲慢、放纵且不谦逊,常见于历史文献对人物或军队的负面评价。例如:
形容气候极端炎热或阳光强烈,多用于文学作品。例如:
如需查看具体文献原文或更多诗词用例,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颁鬓板腐抱朴被离壁虎伯牙弦不醒长阪谌容驰猎俶成粗劣彫谢踶囓发藻风疹块符别黼绣改阴根器灌溉贵宾骨胶喉音桓宫借资惊骛金枣戟衣郡望扛大活吭啷苦刑烂事类攒两肩荷口李摩云轹弦罗胜子明靡醲化彭籛疋夫疋妇平定颇耐乞告确保确核日偷冗芜融昭入山尚文生资束笋宿齿天天天望显报小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