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崇尚文治。 晋 戴邈 《上表请立学校》:“夫治世尚文,遭乱尚武。文武递用,长久之道。”
(2).通行以书面文字来表达意思。 唐 刘知几 《史通·言语》:“逮 汉 魏 以降, 周 隋 而往,世皆尚文,时无专对。运筹画策,自具於章表;献可替否,总归於笔札。”
“尚文”的汉语词典释义
“尚文”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尚”与“文”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推崇文化、重视文教、倡导礼仪与学术的风气或倾向。以下从词典角度分层解析:
尚(shàng)
文(wén)
合成词“尚文”即表达“以文教为尊”的社会导向,与“尚武”形成对立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尚文:崇尚文化学术和礼仪制度(与“尚武”相对)。
例:宋代社会风气尚文,科举制度兴盛。
《汉语大词典》
尚文:
(1)崇尚文治。如《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司马贞索隐:“尚,上也,言以文德为上。”
(2)注重形式与礼节。如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后世尚文,辞章之学兴。”
《辞源》(修订本)
指社会或统治者重视文化教育、礼乐制度,如《管子·牧民》“仓廪实而知礼节”即隐含尚文思想。
描述国家政策(如“科教兴国”)、企业精神(如“以文化凝聚团队”),或批判“过度尚文导致务实不足”。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ISBN:978-7-100-12450-8(纸质版权威来源,无直接链接)。
《汉语大词典》
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在线检索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数据库(需订阅)。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中华书局影印本,ISBN:978-7-101-00329-8。
《辞源》(第三版)
商务印书馆,ISBN:978-7-100-11425-7。
“尚文”深刻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礼乐教化、学术传承的重视,其释义需结合历史流变与社会语境理解。
“尚文”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两层核心含义,结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崇尚文治
指在社会治理中重视文化教育和礼乐制度,与“尚武”相对。这一用法最早见于晋代戴邈的《上表请立学校》,文中提到:“夫治世尚文,遭乱尚武。文武递用,长久之道。”说明在太平时期推崇文治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
以书面文字为表达方式
唐代刘知几在《史通·言语》中指出,汉魏以后社会普遍通过书面文字(如章表、笔札)传达思想,而非口头辩论。例如:“运筹画策,自具于章表;献可替否,总归于笔札。”
“尚文”也是当代作家王尚文的笔名,其作品以西北乡村为背景,注重社会反思。但此为人名用法,与词语本义无关。
如需更详细文献考证,可参考《汉典》《史通》等古籍及现代词典释义。
棒子手兵勇餢飳骖騑抄数朝庭称说绌臣出售雌劣叠巘抵消断头台干僵敢勇恭孝龟熸海水难量候禽黄醅江妾减铁叫苦街道司旧儒蠲痾滥熟勒取敛刃裂破灵阃陵辱利润礼序倮袒满洲毛里拖毡茅蒐没巴没鼻明牧摹搨纳交被发跣足贫家签筒敲火惬情权诈羣僚曲引梢靶适理淑灵条系听其自便同齐无禁吴伟业悟主亵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