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roof;proofread]∶对照原稿校准
(2) [proofreader]∶专门从事校对工作的人
(1).根据定本核对抄本或根据原稿核对校样,订正差错。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著述·国学刻书》:“近年北监奏请重刊二十一史,陆续竣事,进呈御览,可谓盛举矣,而校对卤莽,讹错转多。”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命 朱珪 、 戈涛 、 卢文弨 、 翁方纲 等,校对於翰林院后堂东 寳善亭 内。” 巴金 《寒夜》五:“他只是机械地一个字一个字校对着。”
(2).从事校对工作的人。如:他在报社当校对。
"校对"是现代汉语中具有多重内涵的常用词汇。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的解释,该词读作jiàoduì,包含三层核心语义:①核对文字材料是否符合原稿;②以专业标准检查书刊错误;③从事文字勘误工作的专业人员。在《辞海》第七版中,该词可追溯至宋代校雠学传统,指对典籍的比勘订正,强调"校异同,正讹谬"的学术规范。
从语言发展史来看,"校对"经历了从单纯文字核验到质量管控体系的演变。汉代刘向《别录》记载的"校雠"概念,已包含对照版本、订正错漏等现代校对要素。至20世纪,随着出版业机械化发展,该词衍生出"责任校对""三校一读"等行业标准流程(参见《出版专业实务·初级》2020年版)。
在应用领域方面,该词主要涵盖三个维度:出版行业指书刊印前审校,教育领域指试卷答案核查,影视制作中则涉及字幕与音轨的同步校正。根据全国校对研究会统计数据,专业校对人员需具备每分钟辨识5000字符的速阅能力,以及掌握GB/T 14706-93《校对符号及其用法》等14项国家标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现代校对工作已突破传统文字勘误范畴。根据《数字出版校对规程》(CY/T 242-2022),电子文档校对需同步检测超链接有效性、多媒体元素适配性等数字内容属性,形成"纸电同步校核"的新业态标准。
“校对”是一个多领域常用的术语,核心含义是“核对修正”,但在不同场景下有具体侧重点:
文字领域的校对
指对文稿、书籍、印刷品等进行逐字逐句的检查,修正错别字、标点错误、排版格式问题等。例如出版社在书籍印刷前,需经过三校三改流程,确保内容精准。此过程要求校对者具备文字敏感度和专业知识。
影视领域的校对
涉及字幕时间轴校准、翻译内容与画面同步性检查。比如影视剧字幕组需要校对字幕出现的时机是否与角色口型匹配,避免声画不同步。
生产制造领域的校对
指对机械零件、模具等进行尺寸精度核验,确保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例如汽车零部件生产过程中,质检员使用千分尺等工具进行尺寸校对。
数据领域的校对
涵盖数据库信息核验、实验数据复核等。科研人员在发表论文前,需对实验数据进行多次校对以保证准确性。
校对流程的典型步骤:
① 初校:发现明显错误;② 二校:细节精修;③ 核红(终校):确认所有修改已正确落实。现代工作中常结合校对软件(如黑马校对)辅助人工,但语义理解、专业术语等仍需人工判断。
备详奔袭缠札仇耻出阁东岳大帝遁士风帐桴人官实官勋菡萏黑单和民魂慴色沮活地图简峻践污蹇滞角动量娇娜儆跸金马客絶缨君卿唇舌克伏略且略通里端莅莅龙门笔法洛苑芒洋没完蔑尔麋肤末节细行穆穆耐人咀嚼逆祀女祸皮里膜外破天荒钱唇软设设散体沈湮水鬼书院本田洋通韵童子痨退溃頽垣枉累武城鸡向日翕伏徙锢徯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