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画和书法的一种笔法。指用蘸墨很少的毛笔作画或写字。 明 李日华 《六砚斋笔记》卷一:“﹝ 沉石田 墨荷﹞下连折藕一段,先以墨汁浓淡渍成,后以焦笔辨其筋缕孔窍。”参见“ 枯笔 ”。
“焦笔”一词在汉语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语境理解:
书画技法术语(主要含义)
指国画和书法中的一种笔法,用蘸墨较少的毛笔作画或写字,形成干涩、枯淡的笔触效果。这种技法常用于表现物体的肌理或增强画面层次感。明代李日华在《六砚斋笔记》中记载沈周用焦笔勾勒荷花筋络,体现了这种技法在艺术创作中的实际运用。
形容写字速度快的成语(较少见用法)
由“焦”(急躁)和“笔”组成,形容写字时手部动作急促、书写迅速的状态,也可引申为工作高效。但这一解释的文献依据较少,权威性较高的来源(如专业书画词典)未收录此用法。
扩展说明:
焦笔是指用于烧毁文件等物品的火柴或蜡烛,也可指燃烧中的笔或刷子。
焦字的部首是火,筆劃有4劃。
焦字最早出现在《說文解字》中,古代写法是“灬灬筆口”。焦的本义是烧焦、烤焦,表示火烧物品的意思。
繁体字“焦”和简体字一样,仍然是“焦”。
古代的“焦”写法中,甲骨文中写作“”;金文中写作“”;小篆中写作“”。
1. 他点燃了一支焦笔,将秘密文件化为灰烬。
2. 这支焦笔可以用来点亮蜡烛。
烧焦、焦黑、焦土。
火柴、蜡烛。
文笔、画笔。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