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谐波是物理学和电力系统中常见的概念,指周期性非正弦波形中频率为基波整数倍的分量。以下是详细解释:
谐波是对周期性交流量进行傅里叶级数分解后得到的高于基波频率整数倍的分量。例如,基波频率为50Hz,则三次谐波为150Hz,五次谐波为250Hz等。基波是原始波形中频率最低的分量(如工频50Hz),而谐波是基波频率的整数倍。
谐波主要由非线性负载引起。当电流通过非线性设备(如电子电路、变频器)时,电压与电流的波形不再呈线性关系,导致波形畸变,产生谐波。例如,整流设备会将电能转化为直流电,同时产生大量谐波。
根据傅里叶级数原理,任何周期性波形均可分解为基波和谐波的叠加。公式为: $$ f(t) = a0 + sum{n=1}^{infty} left( a_n cos(nomega t) + b_n sin(nomega t) right) $$ 其中,$n=1$对应基波,$n≥2$对应谐波。
如需更完整的分类或治理方法,可参考来源网页。
谐波是一个常见的词汇,表示在振动或波动中具有特定频率和幅度的波。
谐波这个词由谷部首和笔画组成。
谐波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最早是用于描述音乐中的和声效果,后来扩展到其他领域,如物理学、电子学和信号处理等。
谐波在繁体字中写作「諧波」。
在古代汉字中,谐波的写法可能会有所变化,但基本的意思和发音保持不变。
1. 他使用了谐波效果使音乐更加丰富多样。
2. 这种设备可以产生谐波信号。
谐波的组词有谐波振动、谐波分析、谐波滤波器等。
近义词可以是共鸣、共振等。
反义词可能是噪音、不协调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