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耈老”。1.年高有德的贤人。《逸周书·皇门》:“下邑小国,克有耇老。” 孔晁 注:“耇老,贤人也。”《国语·周语上》:“肃恭明神,而敬事耇老。” 清 姚鼐 《渡淮》诗:“风土近乡里,问语向耇老。”
(2).指老成人。《汉书·孔光传》:“《书》曰:无遗耇老。” 颜师古 注:“言不遗老成之人也。”
(3).高寿。 唐 柳宗元 《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虽不至耉老,其道寿矣。” 宋 王安石 《祭范仲淹文》:“谓宜耇老,尚有以为。”
“耇老”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读音为gǒu lǎo,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年高有德的贤人
最早见于《逸周书·皇门》“克有耇老”,孔晁注解为“贤人也”。该词常用于描述德高望重的长者,如《国语·周语上》“敬事耇老”,清代姚鼐《渡淮》诗中亦用此意。
泛指老成持重之人
引申为阅历丰富的年长者,如《汉书·孔光传》引《尚书》“无遗耇老”,颜师古注“不遗老成之人”,强调对经验丰富者的重视。
高寿的象征
从字形来看,“耇”本义指老人面部的寿斑(《说文解字》),后引申为长寿,如柳宗元《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提到“不至耇老”,王安石《祭范仲淹文》以“耇老”喻高寿。
补充说明:
《耇老》是一个汉字词语,形容年老的人或者智慧高深的长者。这个词可以用来表示对有经验、有智慧的老人的尊称。
《耇老》由两个部首组成——耒和老。其中,耒是植物的根,表示与农业有关;老表示年老、经验丰富。
根据《康熙字典》,《耇老》共有11画,表示写这个字需要画的笔画数量。
《耇老》作为一个汉字词语,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并被应用于古代的文学作品中。
在繁体字中,耇用「耒」加上「艹」做偏旁,老则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和现代有所不同。根据古时候的写法,《耇老》中的「耒」字是由才尖的形状向下延伸出一条长横的笔画,再在长横上方画出两个长条形的水平笔画。而「老」字则表示一个头发花白的人,以一个斜线表示头顶的头发,两个小圆表示两只眼睛,纵向曲线表示鼻子,三个短竖线表示嘴巴。
1. 我常常向耇老请教一些人生道理。
2. 这位耇老在经商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
1. 耄耋(mào dié):表示人到了耄耋年华,非常年老。
2. 老人家:用来尊称年长者。
3. 老者:古代叫年长人为「老者」。
1. 高年:指年纪大,年龄已经达到某种程度的人。
2. 长者:指年纪大,地位高的人。
少年:指年纪较小的人,相对于耇老而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