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八节的意思、八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八节的解释

[eight solar terms] 指二十四节气中的八个主要节气: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详细解释

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八节。《周髀算经》卷下:“凡为八节二十四气。” 赵爽 注:“二至者,寒暑之极;二分者,阴阳之和;四立者,生长收藏之始;是为八节。” 唐 寒山 《诗》之二七一:“四时周变易,八节急如流。”《四游记·华光来千田国显灵》:“有四时不谢之花,八节长春之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八节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释义与文化内涵:

一、基本释义

指中国农历中八个重要节气,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个节点将一年划分为八个阶段,是古代农耕社会指导农事活动的重要时间标志。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卷,第78页)。

二、天文历法意义

八节源于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位置,反映四季更迭与阴阳变化。如《周髀算经》载:“二至者,寒暑之极;二分者,阴阳之和。”古人通过观测日影长度确定节气,形成完整的历法体系。

来源:张培瑜《中国古代历法》(中华书局,2007年,第56页)。

三、文化内涵与民俗关联

  1. 自然规律象征

    八节被视为天地运行的规律体现,《淮南子·天文训》称:“八节之气,以应八方之风”,强调其与自然秩序的关联。

    来源: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商务印书馆,2013年,第102页)。

  2. 民俗活动载体

    每个节气对应特定习俗,如立春鞭春牛、冬至祭祖等,形成岁时节令文化。宋代《东京梦华录》详细记载了汴京居民“四时八节”的庆典活动。

    来源: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笺注》(中华书局,2006年,卷八)。

四、现代应用与延伸

在当代语境中,“八节”除指节气外,亦引申为重要时间节点的代称,如“四时八节”形容频繁的节庆往来。该词常见于文学创作与传统文化研究领域。

来源:王力《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第12页)。


参见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第一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2. 张培瑜.《中国古代历法》. 中华书局,2007.
  3. 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 商务印书馆,2013.
  4. 孟元老著,伊永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 中华书局,2006.
  5.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词典》. 中华书局,2014.

网络扩展解释

“八节”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文献和权威性进行区分:

一、节气含义(主流解释)

指二十四节气中的八个核心节气,源自古代天文历法体系:

  1. 具体组成: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2. 历法依据:最早见于《周髀算经》,将一年分为"四立"(四季之始)和"二分二至"(昼夜长短变化的极点)。
  3. 功能意义:用于指导农耕活动,如《周髀算经》赵爽注:"二至者,寒暑之极;二分者,阴阳之和;四立者,生长收藏之始"。

二、节日含义(现代延伸)

部分现代文献将"八节"解释为八个传统节日:

辨析要点

维度 节气说 节日说
文献依据 《周髀算经》等古籍 现代词典
权威性 极高
应用领域 天文历法、农事 民俗文化、日常交流

建议在学术文献或历史研究中优先采用节气说,在民俗讨论时可结合具体语境选择释义。两种解释均需注意原始文献的引用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贝囊避乖龙箔笼惨惶串衍楚醪辞避村村势势淡不济大挑登春台等叙断香零玉犊鼻裩告宁高情远意宫邻金虎汉元后焰秽德垢行悔之不及击毙急救稷牛棘轴眷怀客儿亭空间狂轰滥炸牢什古子林下风范瞒瞒蛮做没路女孽批行坡仙潜形谲迹企怀起落清冽清英芹意穷四和祈胜绮文却退渠酋神坰深宪寿毫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说颂思路土笔驮脚尪悴相扑人习惯法翕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