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见面。 唐 韩愈 《与大颠师书》:“久闻道德,切思见颜。”
“见颜”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指见面、会面,字面含义为「见到面容」,最早出自唐代韩愈的《与大颠师书》:“久闻道德,切思见颜。”
观察面容以推测内心
根据部分典籍记载(如、4),该词隐含通过观察对方表情来了解其情绪或真实想法的含义,例如:
“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出自《论语》,指不察言观色就发言如同盲人)。
文学中的引申用法
在诗词中可用于表达对会面的迫切渴望,如韩愈书信中“切思见颜”的用法,既含敬意又显恳切。
需与“见面”区分其文言语境属性,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出现在古籍或仿古文体中。
《见颜》是一个常用汉字词语,它的主要意思是“看到面部或面容”。这个词由两个部分组成:「见」和「颜」。下面将会依次介绍这两个部分的结构、来源、繁体以及古时候的写法。
「见」的拆分部首是「⺆」,笔画数为 4。它的来源是似人形的象形字,表示一个人从上望下的形状。同时也表示观察、目睹的意义。
「颜」的拆分部首是「页」,笔画数为 9。它的来源是插在报本中的书签形状,代指面部。这个字的本义是指脸、面孔,后来也引申为容貌、表情等含义。
在繁体字中,「见颜」的写法为「見顏」。
在古代汉字中,「见」的写法基本上与现代字相同。而「颜」的古体字则有所不同,写作「顏」。
1. 他见颜色就能判断出物体的质量。
2. 我一见颜色就能记住她的衣服。
组词:见证、见闻、见解、见笑。
近义词:见面、看到、目睹。
反义词:不见、从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