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贫寒。《平山冷燕》第十回:“我看你年虽少,只怕出身寒俭,纵能挥写,也不免 郊 寒 岛 瘦。”
(2).谓寒酸俭啬,不体面。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 戴简恪公 敦元 ,官司寇日,朝士呼为破败书厨,以公万卷罗胸而麤服敝车,外观极寒俭也。”《官场现形记》第三八回:“他们是阔人,眼眶子是大的,请他们不能过於寒俭,须得稍为体面些。” 郑观应 《盛世危言·通使》:“﹝出使官员﹞一切车马服饰,皆不可过事寒俭,以壮观瞻,尊国体。”
(3).泛指俭朴。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他住的地方非常寒俭,一张木桌几本《列国志》而已。”
(4).形容诗文等浅露、单薄。 宋 王直方 《王直方诗话》:“﹝ 司空表圣 ﹞又云:‘棋声花院闭,幡影石坛高。’吾尝独游 五老峰 白鹤观 ,松阴满庭,不见一人,惟闻琴声之音,然后知此句之工。但恨其寒俭有僧态。” 明 李东阳 《怀麓堂诗话》:“ 王 ( 王维 )诗丰縟而不华靡, 孟 ( 孟浩然 )却专心古澹,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瘠之病。”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 初白 诗又嫌其白描太多,稍觉寒俭;一遇使典处,即清切深稳,词意兼工。”
“寒俭”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含义及用法:
贫寒
指家境或出身清贫。例如《平山冷燕》第十回提到:“我看你年虽少,只怕出身寒俭,纵能挥写,也不免郊寒岛瘦。”
寒酸俭啬,不体面
形容因节俭过度而显得小气或不够大方。如《官场现形记》第三八回:“他们是阔人,请他们不能过於寒俭,须得稍为体面些。”
泛指俭朴
中性描述生活作风简单朴素。瞿秋白在《饿乡纪程》中写道:“他住的地方非常寒俭,一张木桌几本《列国志》而已。”
在文学批评中,该词还用于形容诗文风格浅露、单薄。明代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评价孟浩然诗风“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瘠之病”,即强调其诗作避免了贫瘠单调的缺陷。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原文,可参考《平山冷燕》《怀麓堂诗话》等文献。
寒俭是一个包含深层意义的词汇,形容一个人生活节约、朴素,不奢华浪费。这是一种崇尚简朴生活的品质,提醒人们珍惜资源,避免过度消费。
寒俭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宀”和“人”,宀表示房子,人代表人。部首“宀”表示与居住环境有关,而“人”则代表人们的行为。词中的“冫”表示寒冷的天气,也暗指拮据的财务状况。总体来说,“寒俭”指的是人们在贫寒的环境下过节约、简朴的生活。
寒俭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化中,特别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在儒家的伦理道德中,节约朴素被视为一种行为规范,提倡人们以适度的方式追求物质享受。
寒俭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寒儉」,保留了原始词形,形象地反映出寒冷与节俭的含义。
在古代,寒俭这个词的汉字写法与现在相比有所不同。古时候用的是「寒倹」,字形与现代形态稍有差异。不过,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词义和内涵都是一致的。
以下是一个关于寒俭的例句:他一生过着寒俭的生活,从不浪费。他始终秉持着节约和朴素的原则,留下了许多智慧与品德的典范。
与寒俭有关的词汇包括: 组词:勤俭、节约、朴实、简朴、节俭、俭约等。 近义词:节俭、勤俭、节约、朴实等。 反义词:奢华、浪费、揮霍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