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金声玉振的意思、金声玉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金声玉振的解释

(1).谓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语出《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授曲》:“丝竹肉三音,向皆孤行独立,未有合用之者。合之自近年始,三籟齐鸣,天人合一,亦金声玉振之遗意也。”

(2).比喻声名昭著远扬。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五》:“唯天子建中和之极,兼总条贯,金声玉振。” 唐 李德裕 《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真容赞》:“政建中和,金声玉振。”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金声玉振,天理无不畅之机。”

(3).比喻音韵响亮、和谐。 宋 黄庭坚 《题子瞻书诗后》:“诗就金声玉振,书成蠆尾银钩。”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綺,讲之独茧抽丝。此诗家四关。” 老舍 《赵子曰》第一:“不用说对朋友们虚恭有礼,就是对仆役们也轻易不说一个脏字;除了有时候茶泡的太淡,酒热的过火,才金声玉振的赞美仆役们几声:‘混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金声玉振”是汉语成语,源自《孟子·万章下》中对孔子的赞颂:“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其字面含义为“以钟(金)发声起音,以磬(玉)收韵终章”,象征古代礼乐仪式的完整和谐,后引申为对思想体系或文化成就的总结性概括。

从词义结构分析:

  1. 本义:指礼乐演奏中钟声起调、玉磬收尾的完整流程,体现儒家对礼乐秩序与精神内涵的重视。
  2. 引申义:比喻学问渊博、德行高尚之人融贯众家之长,如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注:“犹作乐者集众音之小成而为一大成也”,强调集大成的思想境界(参考来源:中华书局《孟子译注》)。

现代使用中,该成语多用于褒扬学术体系或艺术创作的集大成特质,例如:“王国维《人间词话》金声玉振,融合中西美学理论”(参考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

网络扩展解释

“金声玉振”是一个源自《孟子》的成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以下从不同角度详细解析:

一、出处与本源

  1. 典籍来源
    出自《孟子·万章下》,原文为“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指钟(金属乐器)的起始音,象征秩序开端;“玉振”指磬(玉石乐器)的收尾音,象征完美终结,比喻奏乐从始至终的完整过程。

  2. 原始含义
    古代奏乐以钟声起调,以磬声收韵,代表礼仪的严谨与艺术表达的完整性。

二、基本含义与引申

  1. 音韵层面
    形容声音高亢悦耳、和谐优美,常用于赞美音乐或朗诵的感染力。

  2. 学识与德行层面
    比喻人学识渊博、才德兼备,如孟子以“金声玉振”赞颂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

三、象征意义

四、应用场景

  1. 文学艺术:用于描述诗词、音乐的韵律美感(例:“诗就金声玉振,书成蠆尾银钩”)。
  2. 人物评价:赞誉德才兼备者,如“政建中和,金声玉振”。
  3. 礼仪文化:象征传统礼乐制度的严谨性。

附:近义词与结构

别人正在浏览...

俺每拔本塞原备藏变场镖司务唓嗻翅影畜産寸地粗使大獃订编冬耕梵王干打雷,不下雨甘旨归西瞽旷过筛箛签瀚海话音汇报会灰烟瘴气混挠豭喙竞度惊世骇俗九丑叩愬纳财内勤儗不于伦秾郁暖皮抛撒披屋骞骧倾仄栖鸟于泉欺三瞒四诎伸神兽伸头诗博士石华娥緑时世装书翰飔飔桃莱脱清枉物乌集之交鰞鲈下忙享先鲜廉寡耻先入之见县邑弦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