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语出《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授曲》:“丝竹肉三音,向皆孤行独立,未有合用之者。合之自近年始,三籟齐鸣,天人合一,亦金声玉振之遗意也。”
(2).比喻声名昭著远扬。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五》:“唯天子建中和之极,兼总条贯,金声玉振。” 唐 李德裕 《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真容赞》:“政建中和,金声玉振。”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金声玉振,天理无不畅之机。”
(3).比喻音韵响亮、和谐。 宋 黄庭坚 《题子瞻书诗后》:“诗就金声玉振,书成蠆尾银钩。”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綺,讲之独茧抽丝。此诗家四关。” 老舍 《赵子曰》第一:“不用说对朋友们虚恭有礼,就是对仆役们也轻易不说一个脏字;除了有时候茶泡的太淡,酒热的过火,才金声玉振的赞美仆役们几声:‘混蛋!’”
“金声玉振”是一个源自《孟子》的成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以下从不同角度详细解析:
典籍来源
出自《孟子·万章下》,原文为“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指钟(金属乐器)的起始音,象征秩序开端;“玉振”指磬(玉石乐器)的收尾音,象征完美终结,比喻奏乐从始至终的完整过程。
原始含义
古代奏乐以钟声起调,以磬声收韵,代表礼仪的严谨与艺术表达的完整性。
音韵层面
形容声音高亢悦耳、和谐优美,常用于赞美音乐或朗诵的感染力。
学识与德行层面
比喻人学识渊博、才德兼备,如孟子以“金声玉振”赞颂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
《金声玉振》是一个成语,意思指音调优美,声音悦耳动听。它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金声和玉振。
金声的部首是金字旁,共4画;玉振的部首是玉字旁,共9画。拼凑在一起构成了这个成语。
《金声玉振》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音乐学,用来形容音调高亢优美,声音悦耳动听的美妙表现。
在繁体字中,金声玉振的写法为「金聲玉振」。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金声玉振的写法为「今聲玉震」。
以下为金声玉振这个成语的例句:
他的歌声金声玉振,让人陶醉其中。
金声玉振的相关组词有:
- 金声玉润:形容音色清脆悦耳,音质优美。
- 金声玉色:形容声音如金银一般明亮动听。
- 玉石俱焚:比喻一同毁灭或共同痛苦。
与金声玉振意思相近的成语有:
- 铿锵有力:音调鲜明有力,声音响亮。
- 清脆悦耳:形容声音婉转悦耳,使人心情舒畅。
- 声情并茂:指演唱或朗诵时,既要表达情感,又要注意声音的美妙。
与金声玉振意思相反的成语有:
- 苍声如破:形容声音低沉粗糙,不悦耳。
- 声如洪钟:指声音高亢,音调过大。
- 天籁之音:形容极其悦耳动听的声音。
注:本文所给出的关于部首和笔画的信息仅针对简化字,不适用于繁体字书写。豻户班傅包荒抱角床豳公不识相常坚冰尘音从壁上观大郡荡激调平短牋枫实公讳管商官使黄犀魂傍要离寄存处计划禁中颇牧拘卢舍礼生离棹窿穹楼船箫鼓落交旅居律厤梅花拳萌蘖苗父密密丛丛母慈南蕃酿饭捀子破斧缺斨巧籍栖惶七家茶寝堂期齐髯须仁爱戎路柔而不犯深处申徒拾菜娘世産师尊天欃文疯窝线洿邪无写晓寤行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