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藩伯的意思、藩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藩伯的解释

(1).古代诸侯中的领袖。《晋书·郗恢传》:“ 孝武帝 深器之,以为有藩伯之望。”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让豫司二州表》:“臣闻国歷惟燿,则藩伯缉其才。”

(2). 明 清 时指布政使。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土司·土教官》:“邢部都给事中 杨宏 升 陕西 左布政使。 宏 , 西安 人,疏辞不允。则土人任本处藩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藩伯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称谓,其核心含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侧重,主要可从以下层面理解:

  1. 本义与核心指代:

    • 封建诸侯之长:其本义指古代封建制度下,受天子分封、统辖一方疆域的最高长官,即诸侯国的首领(诸侯)。"藩"本指篱笆、屏障,引申为保卫中央的属地或诸侯国;"伯"在先秦爵位制度(公、侯、伯、子、男)中位列第三等,也泛指长官、首领。因此,"藩伯"最初指代的就是这些作为中央王朝屏障的地方诸侯领袖。例如,《后汉书·宦者传论》中提到"藩伯",即指地方诸侯势力[《汉语大词典》]。
    • 地方军政大员: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特别是自汉代以后,"藩伯"的含义逐渐侧重于指代中央政权委派的、总揽一方军政大权的高级地方长官。这尤其体现在明清时期对布政使的尊称上。明清两代,布政使是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虽然后期受总督、巡抚节制),主管民政、财政等,地位显赫,常被尊称为"藩台"或"藩伯"。《明史·职官志》详细记载了布政使的职责,其作为一省行政首脑的地位使其获得了"藩伯"的尊称[《辞源》修订本]。
  2. 引申义与象征意义:

    • 屏障与重镇:由"藩"的屏障之意引申,"藩伯"也常用来指代那些作为国家屏障、镇守一方的重臣或重要区域。这层含义强调其对于中央政权的拱卫作用。
    • 尊称与地位象征:无论是作为诸侯还是作为高级地方官,"藩伯"一词本身就带有对其地位、权势的认可和尊崇,是身份显赫的象征。

总结来说,"藩伯"一词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主要包含两个紧密相关的层面:

引用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藩伯”是一个具有历史演变含义的词汇,其释义可分为两个主要阶段:

一、基本释义

拼音:fān bó
注音:ㄈㄢ ㄅㄛˊ
词性:名词


二、详细解释

  1. 古代诸侯中的领袖

    • 多用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指代诸侯中地位最高、具有统领作用的封疆大吏。例如:
      • 《晋书·郗恢传》记载:“孝武帝深器之,以为有藩伯之望。”
      • 南朝梁代江淹在《为萧骠骑让豫司二州表》中提到:“国歷惟燿,则藩伯缉其才。”
    • 此含义与“藩”的本义“屏障、保卫”(如《过秦论》中“藩篱”)相关,强调诸侯对中央政权的护卫作用。
  2. 明清时期的布政使

    • 明清两代,“藩伯”成为对布政使的别称。布政使是省级行政长官,主管民政、财政等事务。例如:
      • 明代沈德符《野获编补遗》记载:“杨宏升陕西左布政使……土人任本处藩伯。”
      • 这一用法反映了明清官僚体系对古代职官称谓的沿用。

三、相关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据,可查阅《晋书》《野获编》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保编次蔽狱不肯嶒峻磛岩朝乌成道陈墨香川甽春场麤奘迭奏对刺二次能源犯律風中之燭工资分鹳鹄贯花孤证华晖滑曼皇极隳摧佳口教学计划挟揓藉荫井圃金籙云签九叩觊幸来潮灵润六文龙鰕虏获牛鬭排闲攀连裒克谦躬下士且住凄遑侵职琼铺闪电窗瘦缺守喜四分五剖送从谈空説有通明天同义语威栗五泄诬指遐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