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衣。 唐 杜甫 《别李义》诗:“忆昔初见时,小襦绣芳蓀。”
“小襦”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小襦”指短衣,属于古代服饰的一种。其中“襦”本义为短袄,分单、复两种:单襦类似单衫,复襦则接近夹袄()。而“小”在此处修饰“襦”,强调其短小或简洁的形制。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杜甫的诗歌《别李义》:“忆昔初见时,小襦绣芳蓀。”
诗句中“小襦”指带有刺绣的短衣,展现了唐代服饰的装饰性特点。
从构词角度看:
若需进一步考证具体形制或历史演变,建议查阅《说文解字》《释名》等古代字书。
小襦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其中,小字的拆分部首是⺅(月),共有四画;襦字的拆分部首是衣(衣服),共有十五画。
小襦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服饰文化。襦是指汉族古代妇女的一种上衣,与裳共称为襦裳,用来指代女性穿着的一种衣物。
在繁体字中,小襦的写法为小襦(襦字保持不变),并且字形结构相同。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襦字的写法可能会略有不同。具体而言,古时候襦字的尾端以“巳”字形结束,与现代写法有所区别。
1. 她穿着一件精美的小襦,显得文雅而端庄。
2. 妈妈织了一件小襦给我,领口上还绣着美丽的花朵。
1. 襦裳:指汉族古代妇女的上衣和下裳。
2. 小衣:指尺寸较小的衣物。
小袄、小衫
大襦、大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