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关于成语“下笔千言”的详细解释:
“下笔千言”形容文思敏捷,写作迅速,一动笔就能写出长篇大论。其核心含义是强调写作时的流畅性和高效性。成语由“下笔”(开始写作)和“千言”(形容文字量多)两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落笔即可成文千言”。
该成语最早出自宋代曾巩的《送丰稷》:“读书一见若经诵,下笔千言能立成。”。明清文学作品如《醒世恒言》和《醉醒石》中也有引用,例如“下笔千言立就,挥毫四坐皆惊”。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典故,可参考《醒世恒言》《醉醒石》等古籍,或查看上述标注来源的网页。
“下笔千言”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一下子写出来的文字能够表达千言万语。它形象地描述了某人的笔触和用词能力非常高超,仅仅几个字就能够传递出深远的意义。
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是“下”和“笔”,部首“下”表示位置或者运动方向,而“笔”就是指写字所用的工具。它的总笔画数是9划。
来源方面,这个成语最早见于《汉书·李寿传》,其中记载了李寿才智过人,下笔千言的故事。从那时起,“下笔千言”就成为形容某人才能出众的流行用语。
“下笔千言”的繁体字为「下筆千言」。繁体字在字形上保留了更多传统的笔画,给人一种古老而优雅的感觉。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方式和现在略有不同。例如,“下笔千言”在古代的写法可能会有些变化。在篆书字形中,“下”字的形状比现代的更加古朴,而“千”字则类似于加英文句号(即:“。千”)。这些变化都是由于书法演变和时代的变迁。
1. 他的书法水平真是高超,下笔千言,让人赞叹不已。
2. 虽然只是短短的几个字,但他的评论下笔千言,深入人心。
3. 这位作家的文字能力非常出色,他每一篇作品都展现了下笔千言的才华。
组词:下笔如有神、笔走龙蛇
近义词:一言九鼎、一语道破、妙语连珠
反义词:言不及义、言之无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