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畏的意思、鉴畏的详细解释
鉴畏的解释
亦作“鉴畏”。警戒畏惧。《后汉书·皇甫规传》:“今兴改善政,易於覆手,而羣臣杜口,鉴畏前害。互相瞻顾,莫肯正言。”
词语分解
- 鉴的解释 鉴 (鑒) à 镜子。 照:光可鉴人。 观察,审察:鉴别。鉴定。鉴赏。鉴于(看到,觉察到)。台鉴(书信用语,表示请人看信。亦作“惠鉴”、“钧鉴”)。鉴往知来。 可以使人警惕或引为教训的事情:借鉴。鉴戒
- 畏的解释 畏 è 怕:畏惧。畏难(俷 )。畏罪。大无畏。望而生畏。 敬服:敬畏。畏友(使人敬服的朋友)。后生可畏。 笔画数:; 部首:田;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鉴畏”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jiàn wèi,其核心含义是警戒畏惧。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 鉴:本义为镜子(古代用铜制成),引申为“审察、借鉴”;
- 畏:指害怕、畏惧。
两字组合后,意为通过观察、审察过往经验而产生警惕与畏惧,强调以历史或教训为鉴,避免重蹈覆辙。
2. 出处与用法
- 文献例证:
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皇甫规传》:“今兴改善政,易於覆手,而羣臣杜口,鉴畏前害。互相瞻顾,莫肯正言。”
此处指群臣因畏惧前人的祸患而不敢直言,体现“鉴畏”的警戒含义。
- 语境应用:
多用于描述因吸取教训而保持谨慎的态度,如“鉴畏前事”“鉴畏因果”等。
3. 相关扩展
- 近义词:戒惧、警惕、畏戒。
- 反义词:轻率、莽撞。
- 现代延伸:
可引申为对规则、自然规律等的敬畏,如“鉴畏法律”“鉴畏自然”。
4. 注意事项
- 部分资料(如)将其归类为成语,但权威典籍中更倾向视为普通词语。
- 书写时需注意“鉴”的繁体形式(鑑),现代简体已统一为“鉴”。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后汉书》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查字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鉴畏的意思
“鉴畏”是一个汉字词语,用来形容对某种事物或情况具有警惕和畏惧心态的态度。
拆分部首和笔画
“鉴畏”由“金”和“田”两个部首组成,总计有12个笔画。
来源
“鉴畏”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子罕》中的“君子鉴畏惧,不为已观之余”,意思是作为一个君子应该具有观察、识别和警惕的能力,不要仅仅满足于已经看到的事物。
繁体
“鉴畏”的繁体字为「鑒畏」。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鉴畏」的写法可能会稍有不同,但整体结构和意思基本一致。
例句
1. 他鉴畏于时下社会的贫富差距,决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2. 她对未知事物总是心存鉴畏,不轻易接受新的挑战。
组词
1. 鉴识:鉴别和辨认。
2. 畏缩:因为害怕或畏惧而退缩。
近义词
警惕、戒备
反义词
轻忽、大意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