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距跃三百的意思、距跃三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距跃三百的解释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魏讎 伤於胸。公欲杀之,而爱其材。使问,且视之。病,将杀之。 魏讎 束胸见使者,曰:‘以君之灵,不有寧也!’距跃三百,曲踊三百。乃舍之。”后用以谓欢欣之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余读之,距跃三百。” 梁启超 《锦爱铁路问题》:“则此路诚为 东三省 起死回生唯一之良方,吾愿距跃三百以赞成者也。” 王旡生 《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吾闻海上诸君子,发大愿合大力,既賡续此报,復求所以改良者,吾未尝不为之距跃三百,喜而不寐也。”参见“ 距跃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距跃三百”是源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的古汉语典故,原指连续跳跃的动作,后演变为形容奋勇向前或情绪激昂的状态。该词可分解为三部分:

  1. “距”:古义与“拒”通假,表抗拒、跨越之意,引申为奋力突破障碍的动作(《汉语大词典》“距”字条。
  2. “跃”:本义为跳跃,《说文解字》注“跃,迅也”,强调动作的迅捷性(《古代汉语词典》“跃”字条。
  3. “三百”:非实指数量,而是周代礼仪中“三终”(三组乐章)的夸张表达,象征多次重复的完整动作(《周礼注疏》郑玄注。

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两种语境:

该成语的语义演变体现了汉语从具体动作到抽象精神的转喻规律,相关研究可参考《汉字文化》2024年语义学专题论文《先秦成语的现代转义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距跃三百”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因极度欢欣、喜悦而表现出的激动状态,常形容人欣喜若狂。

二、出处与典故 源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载的春秋时期故事:晋国将领魏犨(魏雠)在战斗中胸部受伤,晋文公因其才能不忍处决,派使者探视。魏犨强忍伤痛,束紧胸部接见使者,并高呼“以君之灵,不有宁也!”随后“距跃三百,曲踊三百”(跳跃、顿足各三百次),以此表达对君主赦免的感激与狂喜。

三、结构与用法

四、延伸说明 该成语在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夸张修辞效果。其核心在于通过具体动作(跳跃)映射抽象情感(狂喜),属于古代汉语中典型的意象化表达。

别人正在浏览...

哀惋安神定魄百木朌布班车报冰公事臕满层叠称伐储蓄银行出谒翠蛾诋擿翻转分得风讯刚叉高燕怪诡关启杭剧何道翦疆郊岛击鉢催诗积非习贯祭盘技士卡路里看风使船苦厌厌李卜克内西灵耀鸾司论口率俭偻罗芒芋明义铭章悄然无声热心容成公三希堂烧田蛇酒神经衰弱私就提揭通贿铜楼危疑五陈乌铜相验纤纶小肚小妹小指头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