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监守自盗的意思、监守自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监守自盗的解释

见“ 监主自盗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监守自盗是一个汉语成语,指负责看守或管理财物的人,利用职务之便窃取自己看管的财物。其核心含义是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盗窃行为,本质是身份与行为的双重背叛。以下从语义、法律及社会层面解析:


一、语义解析

  1. 字面释义

    “监守”指监管、看守职责,“自盗”即自我盗窃。组合后强调行为人将监管对象据为己有的行为矛盾性,凸显职务信任与行为背信的冲突。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引申含义

    泛指利用职权或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行为,常见于贪污、侵占等语境。如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所述:“监守自盗的,若是平常人,照例追赃拟罪。”


二、法律内涵

  1. 古代法制渊源

    该行为在历代律法中均属重罪。《唐律疏议·贼盗律》明确规定:“主守自盗者,加凡盗二等”,即刑罚重于普通盗窃。

    来源:《唐律疏议》,中华书局点校本。

  2. 现代法律对应

    在当代中国刑法中,“监守自盗”对应职务侵占罪(《刑法》第271条)或贪污罪(《刑法》第382条),依行为人身份及财物性质定罪。例如:

    • 公司职员侵占单位财物 → 职务侵占罪
    • 国家工作人员侵吞公款 → 贪污罪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条文释义,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编。


三、社会文化影响

  1. 道德批判性

    成语暗含对“背信弃义”的强烈谴责,如《醒世恒言》中批判:“监守自盗,罪加一等”,反映传统社会对职务诚信的重视。

  2. 语言衍生现象

    衍生出“家贼难防”等俗语,警示内部人员作案更具隐蔽性与危害性。


四、权威参考

  1. 词典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监守自盗:看守财物的人盗窃自己看管的财物。”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2016年。

  2. 法律文献

    《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

    “监守自盗行为因侵害双重法益(财产权与职务廉洁性),其社会危害性显著高于普通盗窃。”

    来源:赵秉志主编,法律出版社,2021年。


“监守自盗”既是描述盗窃行为的成语,亦承载法律与道德的双重规范,其释义需结合语义演变、法制实践及社会伦理综合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监守自盗”是一个具有深刻警示意义的成语,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负责监管财物或事务的人,利用职务便利窃取自己看管的财物。其核心在于利用职权或信任实施盗窃行为,违背职责与道德规范。

二、出处与演变

三、用法与结构

四、法律与道德后果

五、使用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法律细节或历史案例,可参考《汉书·刑法志》及《刑法》相关条款。

别人正在浏览...

绑缚板桩贝锦长牦抄纸呈请错非待弊登蟾宫分颁干剥剥歌鼓格物大馆供料官寿寡闻少见过嘴股战滑轮组活力胶州湾积逋解发解禁祭号锦缠拘耆旷敞栏子马量角器两下子练日笼钩乱本虑虒尺蛮酋毛举缕析木瓜泼恶前肢契阔阙陷曲突移薪然脂少妃牲币圣规沈浑舍死忘生舌战群儒虱建草识灭台下挺质通川亡猿祸木问坠五流先觉骁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