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曲突徙薪 ”。
“曲突移薪”是成语“曲突徙薪”的变体写法,两者含义相同,均比喻事先采取措施以预防灾祸。以下是详细解释:
出自《汉书·霍光传》:
有客人见主人家烟囱笔直且灶旁堆满柴草,建议“曲突徙薪”以防火灾,主人未采纳。后果然失火,救火者被奉为上宾,而最初提建议者未被感谢。时人感叹:“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
“曲突徙薪”是标准写法(“徙”意为迁移),而“曲突移薪”属于同义替换,现代使用中以“曲突徙薪”为主流。
小提示:该成语与“焦头烂额”常成对出现,前者指预防,后者指事后补救,形成鲜明对比。
曲突移薪是一个成语,意为采取非常手段来对付棘手的问题,即曲线救国。通常指在处理困难或危急的局势时,采用一些以外的方法,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曲突移薪由曲、突、移和薪四个字组成。
-曲: 部首为曲,共5笔。
-突: 部首为穴,共8笔。
-移: 部首为禾,共11笔。
-薪: 部首为艹,共16笔。
《曲突移薪》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汉书·文帝纪》,形容汉文帝刘恒上位时,采用点将制度,以曲突之举取得皇位继承权。后来成为用以形容采取非常手段解决危机的行为。
繁体中,曲突移薪的写法是:曲突移薪。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曲突移薪的字形与现代有一些差别,但整体结构依然相似。
1. 在金融危机中,政府采取了曲突移薪的措施,成功保护了全国经济的稳定。
2. 面对棘手的问题,我们需要有曲突移薪的思维,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法。
曲线, 突如其来, 移动, 薪水。
曲径通幽、出奇制胜、变招换道。
正面对抗、光明正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