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阙陷的意思、阙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阙陷的解释

(1).犹凹陷。《朱子语类》卷六五:“地则便有闕陷分裂处否?”

(2).不完满;欠缺。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一》:“ 伯元 嗜书,至忘寝食,而苦贫不能致,至餬口之资尽捐以市坟素。家中四壁,堆积充栋,然常奔走四方,不得肆志繙閲,亦闕陷事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七二:“未济终焉心縹緲,百事翻从闕陷好。”

(3).指缺点;毛病。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公冶长篇三》:“若区区於‘三’‘四’两字上较全缺,则人之不善者,岂必千不仁、万不知之可指数;而夫子云‘君子之道四’,‘君子道者三’,亦为闕陷之词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阙陷是汉语中的一个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缺失、缺陷或不足。以下从字义拆分、复合词释义及权威文献用例三个角度详细解析:


一、字义溯源

  1. 阙(quē)

    本义指古代宫门外两侧的楼台,后引申为空缺、过失。《说文解字》释:“阙,门观也。”段玉裁注:“引申为凡缺之称。”如《左传·襄公四年》载“衮职有阙”,即指帝王职责有缺失。

    来源:《说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

    参考链接:国学大师《说文解字注》

  2. 陷(xiàn)

    原指坠入坑穴,《说文》释:“陷,高下也。”引申为缺陷、不足。如《礼记·表记》中“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郑玄注:“愧谓罪咎之,陷人于恶。”

    来源:《礼记正义》(汉代郑玄注)

    参考链接:汉典“陷”字释义


二、复合词释义

阙陷(quē xiàn)

指事物因缺失、漏洞而导致的不完整状态,强调客观存在的不足或疏漏。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描述制度、理论或行为的缺陷。

权威释义:

《汉语大词典》释为“缺漏;缺陷”,例:“制度未备,阙陷尚多。”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参考链接:汉语大词典·阙陷


三、古籍典例

  1. 《宋史·职官志》

    “官制阙陷,吏缘为奸。”

    释义:官制存在漏洞,官吏借此舞弊。

    来源:《宋史》(元代脱脱等撰)

    参考链接: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宋史》

  2. 明代张居正《陈六事疏》

    “法制阙陷,上下因循。”

    释义:法律制度不完善,上下级敷衍塞责。

    来源:《张文忠公全集》

    参考链接:国学导航《张居正集》


四、现代用法

当代语境中,“阙陷”多用于学术或正式文本,如:

权威参考: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该词,释义为“缺陷;缺点”。

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

参考链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官方释义索引)


“阙陷”作为古汉语遗存的复合词,凝练表达了“因缺失导致的漏洞”,其释义一脉相承于经典文献,现代用法延续了对制度、文化等宏观缺陷的批判性描述。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阙陷”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阙陷”(quē xiàn)是由“阙”(缺失)和“陷”(陷入)组成的成语,字面指事物因缺失而陷入困境,可引申为“陷入烦恼、困境”或“存在缺陷”。


详细解释

  1. 凹陷或缺失
    原指物理形态的凹陷,如《朱子语类》提到“地则便有闕陷分裂处否?”(地面是否有凹陷或分裂之处?)。

  2. 不完满、欠缺
    用于描述事物的不完整或不足。例如明代谢肇淛在《五杂俎》中感叹因贫困无法购书,导致学问上的欠缺,称为“闕陷事也”。

  3. 缺点或毛病
    清代王夫之曾用该词批评他人观点中的逻辑漏洞,如“若区区於‘三’‘四’两字上较全缺……亦为闕陷之词耶?”(纠结于数字是否完整,反而暴露了论述的缺陷)。


使用场景


近义词与反义词


补充说明

“阙”字本身有“缺”的异体用法(读quē),也指宫门(读què),需根据语境区分。更多古文例句可参考《朱子语类》《五杂俎》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安分驳勘步罡乘鱼桥赐缓从头彻尾邨烟瘄疹大致对蔚敦丘反骨赴险如夷贡输官阶国庆恨铁不成钢灰炮豁然矆睒护书匣蹇分检示挤摧棘科巨着领道駖磕离缺炉熏麦饭豆羹埋灭蛮荒猫睛石梅天懞懞濛涌明亮隔木解葡萄架縴道敲山震虎柔毫褥乳雀扫边省观摄影适销失众竖宦棠树政縢书听墙根庭院土偶完福遗金小戾校骑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