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牲币的意思、牲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牲币的解释

牺牲和币帛。古代用以祀日月星辰、社稷、五岳等。后泛指一般祭祀供品。《周礼·春官·肆师》:“立大祀用玉帛牲牷,立次祀用牲币,立小祀用牲。”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大祀天地,次祀日月星辰,小祀司命已下。’ 玄 谓大祀又有宗庙,次祀又有社稷、五祀、五岳,小祀又有司中、风师、雨师、山川、百物。”《孔丛子·论书》:“牲币之物,五岳视三公而名山视子男。” 金 元好问 《樊侯寿冢记》:“以吉日壬辰合祭三世,牲币来助者倾动州里。”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家祭》:“苹蘩洁,牲币俱,宜祀之辰籩豆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牲币"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主要用于指代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牺牲(牲畜)和玉帛(丝织品)等祭品。其核心含义是祭祀用的牲畜和玉帛等物品的合称。

  1. 字义拆解与合成:

    • 牲 (shēng): 本义指供祭祀或食用的家畜,如牛、羊、猪等。在祭祀语境中特指用于献祭的牲畜。《说文解字》释为:“牲,牛完全也。” 指用于祭祀的完整、无瑕疵的牛,后泛指祭祀用的牲畜。
    • 币 (bì): 本义指用作礼物的缯帛(丝织品)。在古代,尤其是祭祀活动中,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是重要的祭品和礼物。《说文解字》释为:“币,帛也。” 后引申泛指用于馈赠或祭祀的财物、礼品。
    • 合成义: “牲币”二字结合,特指用于祭祀礼仪的两种主要实物祭品:牺牲(牲畜)和玉帛(丝织品,常代指财物类祭品)。它代表了古代祭祀活动中物质奉献的核心部分。
  2. 典籍中的用例与含义: 该词多见于记载礼仪制度的古代典籍。

    • 《礼记·郊特牲》: “诸侯之宫县,而祭以白牡,击玉磬,朱干设锡,冕而舞《大武》,乘大路,诸侯之僭礼也…牲币 无常。” 此处的“牲币”即指祭祀所用的牺牲和玉帛等物品,并说明其规格并非固定不变。
    • 泛指祭祀用品: 在更广泛的语境中,“牲币”可以泛指祭祀所需的各种物品,不仅限于牲畜和丝帛,有时也包括粢盛(谷物)、酒醴等。其核心在于它们是献给神灵或祖先的实物贡品。
  3. 现代语义与使用: “牲币”是一个典型的古语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常用,主要出现在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礼仪、文献(如经学、史学著作)的语境中。其含义固定为古代祭祀时奉献的牲畜和玉帛等祭品的总称。

“牲币”意指古代祭祀礼仪中使用的牺牲(牲畜)和玉帛(丝织品等财物)两类主要祭品的合称。它体现了古人通过物质奉献与神灵或祖先沟通的仪式行为,是研究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重要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牲币”是中国古代祭祀文化中的专用术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析:

基本释义

牲币由“牺牲”(动物祭品)和“币帛”(丝织品)组成,是古代祭祀活动中使用的供品。最初专用于次祀级别的对象,如日月星辰、社稷、五岳等,后来逐渐泛指一般祭祀的供品。

等级分类与用途

根据《周礼·春官·肆师》记载,古代祭祀按规模分为三类:

郑玄注解进一步说明,牲币在次祀中代表对中等重要神灵的尊崇,例如山川祭祀中,五岳的规格相当于“三公”,其他名山则类比“子男”爵位(《孔丛子·论书》)。

演变与泛化

随着时间推移,“牲币”从特指次祀祭品扩展为泛指祭祀用的各类物品,包括动物、布帛等。这一变化反映了古代礼仪制度的简化与普及。

文化意义

牲币的使用体现了古代对自然与神权的敬畏,同时通过祭品种类和规格的差异,强化了社会等级观念,成为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别人正在浏览...

兵家补阙挂漏不是事裁节逞变程巧牀笫传授川游春风化雨翠织成得二典藩斗府讽持浮诡鼓棹旱雷黑天鹅鸿福红毛刀化性起伪佳好监测江绿大挢枉过正假易捷剟诫诲祲祥谨直会计制度悃诚橉筋木林子利锐门堂灭却灭贴排号颇说黔愚齐刷刷雀罗门趋谒日给肉眼愚眉时奥十行刷俐树点説内松籁宿命韬奇桃枭猬须沃霖闲行胁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