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牲币的意思、牲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牲币的解释

牺牲和币帛。古代用以祀日月星辰、社稷、五岳等。后泛指一般祭祀供品。《周礼·春官·肆师》:“立大祀用玉帛牲牷,立次祀用牲币,立小祀用牲。”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大祀天地,次祀日月星辰,小祀司命已下。’ 玄 谓大祀又有宗庙,次祀又有社稷、五祀、五岳,小祀又有司中、风师、雨师、山川、百物。”《孔丛子·论书》:“牲币之物,五岳视三公而名山视子男。” 金 元好问 《樊侯寿冢记》:“以吉日壬辰合祭三世,牲币来助者倾动州里。”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家祭》:“苹蘩洁,牲币俱,宜祀之辰籩豆举。”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牲币”是中国古代祭祀文化中的专用术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析:

基本释义

牲币由“牺牲”(动物祭品)和“币帛”(丝织品)组成,是古代祭祀活动中使用的供品。最初专用于次祀级别的对象,如日月星辰、社稷、五岳等,后来逐渐泛指一般祭祀的供品。

等级分类与用途

根据《周礼·春官·肆师》记载,古代祭祀按规模分为三类:

郑玄注解进一步说明,牲币在次祀中代表对中等重要神灵的尊崇,例如山川祭祀中,五岳的规格相当于“三公”,其他名山则类比“子男”爵位(《孔丛子·论书》)。

演变与泛化

随着时间推移,“牲币”从特指次祀祭品扩展为泛指祭祀用的各类物品,包括动物、布帛等。这一变化反映了古代礼仪制度的简化与普及。

文化意义

牲币的使用体现了古代对自然与神权的敬畏,同时通过祭品种类和规格的差异,强化了社会等级观念,成为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扩展解释二

牲币的意思

牲币是一个汉语词汇,用来指代古代的祭祀用的动物,在祭祀活动中被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

拆分部首和笔画

牲(⺧)的部首是牛字旁,总笔画数为7。

币(⺮)的部首是巾字旁,总笔画数为4。

来源

牲币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活动,中国古代社会重视宗教信仰和祭祀礼仪,祭祀时用来祭祀神灵的牲畜被称为牲,而用来购买牲畜的货币被称为币。

繁体

繁体字为: 獸幣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常常会有变化。以《说文解字》为例,古时候的牲币可以写作「礻幣」,其中的礻即为祭祀的意义。

例句

1. 在古代的牲祭仪式上,人们会献上许多牲币。
2. 祭祀神明需要准备牲币作为祭品。

组词

牲畜、牲口、货币、金币、银币、纸币等。

近义词

祭品、贡品、祭祀。

反义词

神赐、神供、神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