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 汉 廷尉的属官监与掾史。《史记·酷吏列传》:“﹝廷尉 张汤 ﹞所治即上意所欲罪,予监史深祸者;即上意所欲释,与监史轻平者。”
(2).指刺史。 三国 魏 曹操 《表刘琮令》:“监史虽尊,秩禄未优。”
(3).监修史书。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大抵监史为难,斯乃尤之尤者。”
“监史”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因历史时期和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详细解释:
监史(jiān shǐ)原指中国古代的监察官员,主要负责监督地方行政官员的履职情况。其职责包括确保官员依法行事、维护行政规范,类似于现代组织中的监管角色。
汉代廷尉属官
指汉朝廷尉(司法长官)下属的“监”与“掾史”两类官职,负责案件审理和司法监察。例如《史记·酷吏列传》记载,张汤任职廷尉时,常根据皇帝意图调整对监史案件的判决力度。
刺史的别称
三国时期,曹操在《表刘琮令》中提到“监史虽尊,秩禄未优”,此处“监史”即指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监修史书的官职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辨职》中提及“监史为难”,这里的“监史”指负责编纂、修订史书的官员,如唐代的史馆监修。
在现代语境中,“监史”可比喻为某领域内负责监督规范执行的角色,如行业监管者或内部审计人员。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史记》《史通》等古籍或汉典等权威词典。
《监史》一词,其义指的是古代官职中负责监督历史记录的官员。该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官制和历史记录。这个职位可以追溯到秦代时期,主要负责监察、整理、编纂、维护和管理历史文献。
《监史》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监(监察)和史(历史)。监的部首是皿,总笔画数为9;史的部首是口,总笔画数为3。
如果将《监史》转换成繁体字,则是「監史」。在古时候汉字写法中,「监」常被写作「監」,而「史」则保持相同的书写。
1. 在古代,监史负责定期编写历史记录。
2. 他们依赖监史的工作,以了解过去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组词:监察、监督、史书、史记
近义词:编史、录史、考史、修史
反义词:未史、无史、放任、纵容
哀莫大于心死安富尊荣贬放别无他物避军三舍伯王弛然驰曜喘喝电奔杜陵野老多材多艺饭颗纷纷穰穰负魁付之东流改往修来干爽贡品官学贵赤圭衮贵行骨利古鉩酣寝河矦急管急卒军港控绁枯叶老媳妇绫券胪胀绵里裹针南流景陪累品尝官贫嘴恶舌乾车椌楬日禺驲站荣美三孔设奇事家瘦缺树蔸抬舁剔腾刓钝喂养文饰诬罔香径先姑霄阁谢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