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eople not of the same clan]∶本家族以外的人
(2) [foreigner]∶本国以外的人;外国人
(3) [other nationalities]∶我国历史上指本民族以外的民族
(1).母家或妻家的亲族。《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向寿 者, 宣太后 外族也。” 唐 卢纶 《送内弟韦宗仁归信州觐省》诗:“常嗟外族弟兄稀,转觉心孤是送归。”《资治通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由是百姓虽死,终不附之。又禁人偶语,犯者刑及外族。” 胡三省 注:“男子谓舅家为外家,妇人谓父母之家为外家。外族,外家之族。”
(2).指本民族或本国以外的民族或国家。
“外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解释:
亲属关系中的“外族”
古代多用于指代母系或妻系亲属,如《史记》记载“宣太后外族也”,唐代卢纶诗中也有“外族弟兄稀”的描述。此用法现已较少见。
民族或国家层面的“外族”
常见于历史语境,例如“抵御外族入侵”中的“外族”指非本民族的群体(如古代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类似“异族”,但更强调文化或地域差异。
社会关系中的“外族”
狭义指非本家族成员,广义可延伸至无直接关联的外部群体。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史记》《资治通鉴》等典籍。
外族是一个表示外来民族或外国人的词汇,在汉字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外”和“族”,下面我们来拆分这两个字的部首和笔画,探究这个词汇的来源、繁体字形、古时候的写法,以及一些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外族”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外”字的拆分部首是“夕”,含有10个笔画;“族”字的拆分部首是“方”,含有9个笔画。
“外族”这个词的来源于古代汉语,用来指代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民族或人群。
在繁体字中,“外族”的写法保持不变,没有发生变化。
古时候,“外族”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在古代写法中,“外”字的上半部类似于一个“人”字,下半部则像是一个倒立的“十”字;“族”字的上半部与现代相似,形似“方”,下半部则类似于两个“弓”字组合。
1. 在这个国际化的城市里,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外族的人们,共同生活在这个地方。
2. 随着交流交流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外族开始融入到我们的社会中。
外族之间、外族文化、外族血统、外族人民等。
异族、外国人、外来人等。
本族、本土人、本国人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