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伤的意思、翦伤的详细解释
翦伤的解释
砍毁。 明 陈子龙 《中都》诗:“汤沐恣焚掠,松楸尽翦伤。”
词语分解
- 翦的解释 翦 ǎ 同“剪”。 姓。 笔画数:; 部首:羽; 笔顺编号:
- 伤的解释 伤 (傷) ā 受损坏的地方:工伤。伤痕。 损害:伤了筋骨。伤脑筋。伤神。劳民伤财。 因某种致病因素而得病:伤风。伤寒。 因过度而感到厌烦:伤食。 妨碍:无伤大体。 悲哀:悲伤。哀伤。神伤。感伤。伤悼
专业解析
翦伤是一个罕用的汉语复合词,由“翦”和“伤”二字组成,其含义需结合两字的古义理解:
-
核心释义
“翦伤”指通过武力或强制手段造成的伤害、毁灭或削弱。其中“翦”本义为剪断、消灭(如《左传·成公十三年》:“虔刘我边陲,我是以有辅氏之聚。”杜预注:“虔、刘,皆杀也。”引申为翦除、消灭);“伤”指伤害、损害。二字组合强调一种主动施加的、带有破坏性的伤害行为或结果(《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第7卷,第1270页)。
-
字义解析与书证
- 翦 (jiǎn):
- 本义:剪断(《说文解字》:“翦,羽生也。一曰矢羽。”段玉裁注引申为“齐断也”)。
- 引申义:消灭,除去(如《诗经·鲁颂·閟宫》:“居岐之阳,实始翦商。”)。
- 此处取“消灭、铲除”之意。
- 伤 (shāng):
- 本义:创伤(《说文解字》:“伤,创也。”)。
- 引申义:损害,伤害(如《论语·子张》:“其何伤于日月乎?”)。
- 结合书证:“翦伤”一词可见于古代文献,多用于描述战争、征伐或外力导致的严重破坏。例如在描述历史事件时,可能指军队对某地或某部族进行的毁灭性打击(《汉语大词典》例证)。
-
现代使用与辨析
“翦伤”在现代汉语中极其罕用,属于文言词汇。其含义更接近“摧残”、“戕害”、“重创”或“毁灭”。理解时需注意其蕴含的主动施加和严重破坏的语义色彩,区别于一般性的、轻微的“伤害”。在需要表达此类强烈语义的特定语境(如历史研究、文学创作)中偶有出现。
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电子版或纸质版):中国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词典,由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编纂,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其词条释义具有权威性。
-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 撰):提供“翦”、“伤”二字的本义及早期解释。
- 《左传》、《诗经》、《论语》等先秦典籍:作为“翦”、“伤”单字用例的经典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翦伤”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解释,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区分:
一、作为成语的基本含义
根据,“翦伤”读作jiǎn shāng,字面指割伤或切伤皮肉,常比喻身体或精神受到伤害或侵害。例如:
- 翦:意为“割、切”;
- 伤:指“受伤、损伤”;
- 用法可延伸至抽象层面,如“感情被翦伤”“尊严受翦伤”等。
二、文献中的具体引证含义
在明代陈子龙的诗句“汤沐恣焚掠,松楸尽翦伤”(出自《中都》)中,“翦伤”意为“砍毁”,描述对树木的破坏。这一用法更偏向具体动作,而非比喻。
补充说明
- 权威性差异:成语解释来自查字典(高权威性),而“砍毁”的释义见于汉典(极高权威性)及多部词典引用的诗句。
- 现代使用:作为成语的比喻义更常见,而“砍毁”多用于古文或特定文学语境。
若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诗词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按实犇走逼竖簸谷差落搀燕颠跻雕城地毬橄榄油感应圈高顾工倕归翮黑名册鹤子草猴葵滑串流口怀生昏作建侯艰诘集次借光岌岌不可终日精盐金絮酒劲罝罗君山老父硠硠老头良会买不短卯酒没巴鼻醗酵浅闻小见谦虚圻父庆旦缺吃短穿人民教师烧结神诞圣通丝微睟表谈辞沓拖鹈峰童肠桐叶封弟彤幢偷嫩文叙子乌藤相好险要熙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