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桐叶封弟的意思、桐叶封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桐叶封弟的解释

《史记·晋世家》:“ 成王 与 叔虞 戏,削桐叶为珪以与 叔虞 ,曰:‘以此封若。’ 史佚 因请择日立 叔虞 。 成王 曰:‘吾与之戏耳。’ 史佚 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於是遂封 叔虞 於 唐 。”后因以“桐叶封弟”指帝王封拜。 唐 柳宗元 有《桐叶封弟辩》。亦省作“ 桐封 ”。 清 徐开任 《送仲兄司理邵陵》诗:“忆昔 邵陵 全盛时,桐封爱子万年枝。”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桐叶封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典故,典出《史记·晋世家》。周成王年幼时与弟弟叔虞游戏,将一片桐叶削成玉圭形状,戏言要封叔虞于唐地。辅政大臣周公得知后,以"天子无戏言"为据,力谏成王履行承诺,最终叔虞受封于唐(今山西翼城),成为晋国始祖。

该典故包含三层核心内涵:

  1. 君主信用准则:强调统治者须言行一致,即便戏言亦须恪守承诺,体现《礼记》"言诺而不与,其怨大于不许"的政治伦理;
  2. 礼法制度精神:通过周公对宗法制度的维护,揭示古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等级规范;
  3. 权力制约思想:臣属敢于纠正君主过失,展现早期儒家"以道事君"的监督理念。

现代汉语词典中,"桐叶封弟"被定义为君王重诺守信的典范,引申为强调承诺严肃性的代称。《古代汉语词典》特别指出该典故对后世"君权制约""政治诚信"等概念的深远影响。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桐叶封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典故,常用于强调君主的诚信与言行责任。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典故来源

故事主要有两种记载版本:

  1. 《史记·晋世家》:周成王与幼弟叔虞玩耍时,削桐叶为玉圭(古代礼器)并戏言封其为诸侯。史官史佚坚持“天子无戏言”,最终成王正式封叔虞于唐国(今山西境内),4,。
  2. 《吕氏春秋》:周公旦听闻成王以桐叶封弟后,劝诫其履行承诺,最终促成叔虞受封,3,。

核心寓意

  1. 诚信治国:君主或当权者的言行具有权威性,需以身作则,不可轻诺戏言,。
  2. 礼法制度:古代史官与礼法对君主行为的约束,体现“君权”与“礼制”的平衡,。

历史争议

唐代柳宗元在《桐叶封弟辩》中提出质疑,认为若成王戏言封赐的对象是宦官或妃嫔,周公是否仍会坚持履行?借此强调君主决策应基于实际利弊,而非盲目守诺。


相关成语与影响

如需进一步了解不同史书的记载差异或文学评论,可参考《史记》《吕氏春秋》及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白念八面圆卞田居篦梳博畅长楙初一大道曲端布笲菜風月所广衍观瞧挂墙轨漏归西姑丈航海和蔼鸿古佪挠笏板鹄鬓慧剑贱客绞盘经络雷响丽彩绵力明水明珠投暗内嬖逆施匏罂盆头瓶沈簪折佥同窍瓠齐编且复青影洒带上根大器扇席温枕善言暖于布帛刹手锏沙汀深根固蒂市布朔旦速宾铁力木土鸡瓦犬屯邸慰悦诬事向明陷入西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