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相重貌。 唐 李白 《大鹏赋》:“连轩沓拖,挥霍翕息。”
(2).拖拉,不利落。 宋 赵长卿 《蓦山溪·遣怀》词:“学些沓拖,也似没意志。诗酒度流年,熟諳得、无争三昧。” 明 胡应麟 《诗薮续编·国朝下》:“不知七言非五言比,格少贬则卑,气少媮则弱,词少淡则单薄,句稍缓则沓拖。”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七:“学八大家者,‘之’、‘而’、‘其’、‘以’,层纍相叠,如刈草茅,无所择而缚为一束;又如半死蚓,沓拖不耐,皆贱也。”
“沓拖”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行动迟缓,拖延不前
该词由“沓”和“拖”组合而成,形容做事不积极、效率低下,导致进度缓慢。例如:“他做事沓拖,总是错过截止日期。”
发音:根据权威词典,标准读音为dá tuō,但部分文献(如诗词古文网)标注为tà tuō。
拖拉、不利落
引申为行为或语言拖泥带水,缺乏干脆利落。例如宋人赵长卿词中“学些沓拖,也似没意志”,即批评这种散漫态度。
在古典文学中,“沓拖”偶尔用于形容连绵、重叠的形态。
例如李白《大鹏赋》中“连轩沓拖,挥霍翕息”,描绘大鹏飞翔时翅膀连绵舒展的景象。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诗词注解。
《沓拖》是一个汉字词组,表达的意思是行走缓慢、拖沓的样子。
《沓拖》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沓”字的部首是“水”,它的总笔画数为8;而“拖”字的部首是“手”,它的总笔画数为9。
《沓拖》这个词最早出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书中用来形容某些人行动迟缓、办事拖拉的态度。
《沓拖》这个词目前还没有对应的繁体字,使用的依然是简化字形式。
根据《说文解字》记载,古时候的“沓”字写作“辶多”,而“拖”字的古字形是由“从手于个”构成。
1. 他行动总是沓拖不前,不敢冒险尝试新的事物。
2. 这个队伍拖沓地行进,远远落后于其他队伍。
在《沓拖》这个词组中,其中的“沓”和“拖”也能独立组成其他词语,比如:“沓然”、“拖延”。
与《沓拖》意思相似的词汇有:缓慢、迟疑、拖延。
与《沓拖》意思相反的词汇有:迅捷、敏捷、迅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