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官名。掌封畿内军事。《书·酒诰》:“矧惟若畴圻父。” 孔 传:“圻父,司马。” 孔颖达 疏:“司马主圻封,故云圻父;父者,尊之辞。”
(2).《诗·小雅》篇名。今本作《祈父》。《左传·襄公十六年》:“﹝ 穆叔 ﹞见 中行献子 ,赋《圻父》。”
“圻父”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职责与地位
圻父是西周时期设置的官职,专门掌管王畿(都城周边直辖地区)内的军事事务,相当于后世的“司马”。其职责包括维护封地安全、处理军事纠纷等,属于高级武官。
典籍记载
该词最早见于《尚书·酒诰》:“矧惟若畴圻父”,孔传注释为“圻父,司马也”,孔颖达进一步解释:“司马主圻封,故云圻父;父者,尊之辞”,说明“父”在此处表示尊称。
篇目演变
在《诗经·小雅》中,原本有名为《圻父》的诗篇,但现存版本改称为《祈父》。该诗以士兵的口吻质问司马(圻父),控诉频繁征战的苦痛,反映了西周晚期的社会矛盾。
历史引用
《左传·襄公十六年》记载,鲁国大夫穆叔曾对晋国中行献子赋《圻父》一诗,借以表达对军事政策的不满。
《圻父》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古代宫廷中太监的头领或长官。他们负责管理、监察其他太监,并执行皇帝的命令。
《圻父》的部首是囗(囗字旁),并包含了11个笔画。
《圻父》一词最早出现在《清史稿》中,用于形容清朝时期的太监头领。
《圻父》的繁体形式为「圻父」。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圻父」可能有一些不同的写法,如「墄父」、「堲旕」等。
1. 皇帝下令将该太监晋升为圻父。
2. 圻父对其他太监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和监察。
圻父没有特定的组词,因其是一个专业名词,一般不与其他词语组合使用。
圻父的近义词包括「宦官总管」、「太监长官」。
圻父的反义词是「太监」,因太监是圻父统管的一部分。
【别人正在浏览】